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3252 收藏人次:0
1.鄙俗。《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贊曰》:「辨而不華,質而不。」《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人不識,寡見尟聞。」
2.通俗的、民間流行的。如:「語」、「歌」。
依託、聊賴。《漢書.卷三七.季布等傳.贊曰》:「夫婢妾賤人,感概而自殺,非能勇也,其畫無之至耳。」顏師古注引晉灼曰:「此為其計畫無所聊賴,至於自殺耳。」
    
瀏覽人次:2869 收藏人次:0
民間粗俗的語言。《新五代史.卷三二.死節傳.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也作「里語」、「言」。
    
瀏覽人次:1960 收藏人次:248454
1.世俗、民間。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四.白香山詩》:「此必無之事,特一時俗傳聞,易於聳聽。」
2.鄙俗、粗野。《新五代史.卷二一.梁臣傳.敬翔傳》:「太祖素不知書,翔所作皆俗語,太祖愛之。」
俗諺     
瀏覽人次:588 收藏人次:0
流傳於地方的通俗語詞。如:「俗諺語是人類累積了長期的生活經驗,創造出來的智慧。」
    
瀏覽人次:536 收藏人次:0
粗俗、鄙陋。晉.左思〈魏都賦〉:「非疏糲之士所能精,非鄙之言所能具。」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夫文辭鄙,莫過於諺。」
質而不     
瀏覽人次:459 收藏人次:0
質樸而不鄙俗。《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贊曰》:「然自劉向、揚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也作「質而不野」。
    
瀏覽人次:449 收藏人次:0
通俗淺近的歌曲。多為民間創作,文字淺近、風格質樸自然,亦有文人模仿民間俗曲體裁而寫的作品,也稱為「曲」。如清朝蒲松齡的〈磨難曲〉、〈寒林曲〉等十五部說唱長篇故事的曲作品等。
鄙言     
瀏覽人次:329 收藏人次:0
粗俗的地方話,地方性的俗諺。
    
瀏覽人次:266 收藏人次:0
粗俗。《宋史.卷三四四.李之純傳》:「之純以為蕪之言,不治,彥先得免。」
    
瀏覽人次:230 收藏人次:0
1.民間的通俗歌謠。唐.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照山畬火動,踏月歌喧。」《聊齋志異.卷七.甄后》:「一日,有瞽媼牽黃犬丐食其家,拍板歌。」
3.自己詩作的謙稱。唐.劉禹錫〈插田歌.序〉:「偶登郡樓,適有所感,遂書其事為歌,以俟采詩者。」宋.蘇軾〈和王勝之〉詩三首之三:「要知太守憐孤客,不惜陽春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