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18.764 ms
共 5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倘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假設語氣的連接詞,即如果、假使。《紅樓夢》第五八回:「倘若不叫上他父母親人來,只怕有混帳人頂名冒出去。」《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倘若他們一個個都講起平等來,不聽我的節制,這差使還能當嗎?」
|
倘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閒自在的徘徊。《文選.宋玉.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帷,經于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文選.左思.吳都賦》:「徘徊倘佯,寓目幽蔚。」也作「徜徉」。
|
倘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使、如果。錢穆〈陽明成學前的一番經歷〉:「倘使叫聖人來處此境,還有何辦法呢?」
|
倘來之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所應得的東西。參見「儻來之物」條。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三折:「忠孝是立身之本,這錢財是倘來之物。」《二刻拍案驚奇》卷八:「贏時節道是倘來之物,就有粘頭的、討賞的、幫襯的,大家來撮哄。」
|
倘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悠閒自得的樣子。唐.司空圖《詩品.疏野》:「倘然適意,豈必有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2.假使、如果。《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倘然依著公法駁起他來,不但不該擾害我們的地方,就是駐兵也應該商量在先。」
|
倘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果有、假使有。如:「我倘有違背誓言,願遭天打雷劈。」《金瓶梅》第一七回:「倘有小人指戳,拔樹尋根,你我身家不保。」
|
倘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使、如果。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折:「倘或著他拿將去了,殺壞了俺兩個怎了。」《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倘或本人慢了些,洋人就替他動手。」
|
迷離倘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迷迷糊糊,弄不清楚。清.紀盷《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三.槐西雜志三》:「惟留二百餘金,恰足兩月餘酒食費;一家迷離倘恍,如夢乍回。」
|
尸位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漢書.卷六七.朱雲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倘大人看我可為公子之師,情願附驥,自問也不至於尸位素餐。」也作「竊位素餐」、「素餐尸位」。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