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56181 收藏人次:3845387
1.堅韌、不柔和。《淮南子.主術》:「木而斧伐之。」《漢書.卷四二.張蒼等傳.贊曰》:「周昌,木人也。」
2.僵硬。《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一連喫了四五劑,口不歪了,只是舌根還有些。」
3.固執、任性、不順從。如:「倔」、「脾氣」。
1.健壯、盛大、有力。如:「壯」、「身力壯」。唐.柳宗元〈愈膏肓疾賦〉:「外中乾,精氣內傷。」
2.剛毅、堅毅。如:「頑」。《孟子.告子下》:「樂正子乎?」《韓非子.孤憤》:「能法之士,必毅而勁直。」
3.堅硬。漢.王充《論衡.狀留》:「後彼春榮之木,其材勁,車以為軸。」
4.橫暴。如:「盜」。《紅樓夢》第一一二回:「和眾徒打了照面,各自分頭奔南海而去。」
5.勝、優越。宋.張先〈菩薩蠻.牡丹含露真珠顆〉詞:「含笑問檀郎,花妾貌?」
6.有餘、略多。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
1.具有威權勢力的人或團體。如:「列」、「豪」。
2.姓。如清代有行健。
。如:「身」、「自不息」。
迫使、使用力。如:「勉」、「迫」、「人所難」、「詞奪理」。《孟子.離婁上》:「是由惡醉而酒。」《儒林外史》第二九回:「這原是他情願的事,又沒有那個他。」
竭力、勉力。《孟子.梁惠王下》:「君如彼何哉?為善而已矣。」
人意     
瀏覽人次:34939 收藏人次:1161883
本指非常振奮人心。語本《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恐,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脩戰攻之具,乃歎曰:『吳公差彊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後來指大體上尚能令人勉滿意。《老殘遊記》第一二回:「王漁洋古詩選亦不能有當人意,算起來還是張翰風的古詩錄差人意。」《文明小史》第四六回:「此舉雖然是句空話,差人意!」
弩之末     
瀏覽人次:31739 收藏人次:1204394
弩射出的箭,到射程盡頭,已經沒有力道。比喻原本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參見「彊弩之末」條。《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輕騎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
    
瀏覽人次:28815 收藏人次:2051448
硬不屈。《宋史.卷三六○.趙鼎傳》:「檜見之曰:『此老倔猶昔。』」《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老和尚見他說得倔,心下好些著惱。」
理論     
瀏覽人次:26637 收藏人次:570519
目錄1 增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2 增(reinforcement)2.1 原級增物和次級增物2.1.1 原級增物(primary reinforcer)2.1.2 次級增
    
瀏覽人次:18603 收藏人次:2162470
1.盡力而為。漢.劉向《列女傳.賢明傳.周南之妻》:「國家多難,惟勉之。」
2.牽、不自然。如:「勉一笑」。
3.迫別人做不願意做的事。如:「他既然執意離去,你又何必要勉他留下來?」
詞奪理     
瀏覽人次:16414 收藏人次:664455
本無理由卻行狡辯。《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孔明所言,皆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通俗常言疏證.言語.詞奪理》引《空谷香劇》:「羞色膽包天,詞奪理。」
人所難     
瀏覽人次:15792 收藏人次:1001295
別人做不願或做不到的事。《鏡花緣》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豈肯顛倒陰陽,人所難。」清.徐珂《清稗類鈔.外交類.庚子和議》:「此次肇事諸臣,俱已懲辦,各國素敦睦誼,諒不至人所難。」
不息     
瀏覽人次:14198 收藏人次:0
不斷努力,永不懈怠。《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不息。」《王隱晉書.卷七.陶侃傳》:「陶侃少長勤整,自不息。」
發憤圖     
瀏覽人次:13509 收藏人次:707725
下定決心,努力自。如:「他雖經商失敗,仍每日勤勞不懈,發憤圖,終於東山再起。」《清史稿.卷四六四.列傳.康廣仁》:「戊戌變法,德宗發憤圖,用端棻等言,召用新進。百日維新,中外震仰,黨爭遽起,激成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