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1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廢除。《說文解字.竝部》:「,廢也。」如:「廢」。《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引之。」《楚辭.屈原.九章.懷沙》:「刓方以為圜兮,常度未。」
2.衰敗、衰落。如:「衰」、「興」。《晉書.卷一一一.慕容暐載記》:「風頹化,莫相糾攝。」
3.代。如:「更」、「換」、「他因冒名頂,而被取消比賽資格。」
1.為。如:「你有今天的成就,大家都你高興。」、「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別孩子們操心了。」
2.向、對。《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我是你說過了,方住此的。」《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你不去,同令郎在我這裡喫了飯,我回來還有話你說。」
和、與。《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一院中的人沒一個不他相好,說得來的。」
角色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取(perspective taking)目錄1 定義2 角色取發展順序3 角色取理論3.1 賽爾門(Selman)角色取論3.2 傅來福(Flavell)角色取論─將角色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代。《元史.卷一○三.刑法志二》:「令兄弟子姪驅丁代者,驗名數多寡,論罪解降。」《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那婆子與汪錫兩個殷殷懃懃,代伏侍,要茶就茶,要水就水,惟恐一些不到處。」
天行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觀念中,天道為正義的代表。天行道為代上天在人間行使正道,以伸張正義。《三國演義》第四七回:「吾天行道,安忍殺戮人民?」《金瓶梅》第一回:「惟有宋江天行道,專報不平,殺天下贓官汙吏,豪惡刁民。」
代性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性學習是班杜拉(A. Bandura)社會學習論的一個概念;是學習者透過觀察所模倣者行為得到獎懲經驗,而產生的一種學習過程。社會學習論認為親身經歷的經驗,對學習固然重要,但代性經驗也具有同樣的功能。因為人類具有觀察學習的能力,能不需要經過冗長的嘗試與錯誤的親身經歷;許多學習行為的發生,都是個人觀察別人的行為及其行為結果所產生的代性學習,如當兒童看到所模倣者的犯規行為受到懲罰時,從這個代性經驗中學得了犯規受罰的事實,因此在類似的情境中曾有意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代性學習在教育上特別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育強調教師以身作則及身教的重要性,就是含有使學生由觀察而產生代性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交接、接。如:「世代交」。宋.蘇軾〈奏巡鋪鄭永崇舉覺不當乞差曉事使臣交〉:「欲望聖慈速賜指揮,或且勾回石君召、鄭永崇兩人,卻差曉事使臣交。」
2.輪流、代。如:「季節交」、「交使用」。
罪羔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舊約聖經.利未記》記載,若有人犯了罪,需找沒有殘疾的羊為供物,按手在羊頭上,並將羊宰殺,表示自己的罪過由此羊代受;祭司用指頭蘸些羊血,抹在燔祭壇的四角。後比喻代人受過的人。如:「他不是真正的兇嫌,可能只是罪羔羊而已。」也作「代罪羔羊」、「罪羊」。
代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理學上指當原有事物目標無法符合個人需求條件時,轉向以另一目標代的現象,稱為「代作用」。如:「移情是一種感情的代作用。」
2.語言學上指在外國語中,遇到某些音素或音節構造是本國語言所沒有的時候,就用本國語言系統中相似或相近的音素代,這種現象稱為「代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理。《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咱們再來河東,主上面許,更不除人代。」
死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鬼魂如果要投胎轉世,必須尋找一個活人來代自己,這個人就稱為「死鬼」。比喻代他人受罪或受災禍的人。如:「做事要有擔當,出了差錯不能找人當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