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7495 ms
共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欄杆的橫木,泛指欄杆。宋.黃銖〈江神子.秋風嫋嫋夕陽紅〉詞:「獨上高樓三百尺,憑玉楯,睇層空。」
2.古代用來抵禦敵人兵刃及保護自己的兵器。通「盾」。《宋書.卷五一.長沙王道憐傳》:「有質幹,善於用短楯。」
|
欄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闌干;縱曰欄,橫曰楯。《阿彌陀經》:「七重欄楯,七重羅網。」宋.蘇軾〈興國寺浴室院六祖畫贊.序〉:「汶乃作欄楯以護之。」
|
楯形海膽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疣(tubercles)上無孔,外緣通常鋸齒狀(crenulate)。外殼常有稜脊或凹陷或兩者均有,造成明顯的凹凸起伏。步帶板呈典型海膽的(echinoid)三合式複合板(trigeminate compound plates);有孔帶(pore zones)窄。鰓裂淺。叉棘有球型(globiferous)、三葉型(triphyllous)、蛇首型(ophicephalous)及常見的三叉型(tridentate)。晚白堊世至今
|
網楯海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網楯海膽Clypeaster reticuulatus 屬於楯海膽科,是一種小型海膽,生活於水深0~125公尺左右多珊瑚沙的岩礁區,大多躲在岩石下。殼體形狀的差異非常大,從卵圓形到長五角形皆有,殼長約5公分。步帶較厚,間步帶較薄。反口面從殼緣到中央漸漸隆起。顏色變異大,從灰褐色到綠色都有。瓣狀區(花瓣區)很明顯,約占體殼長度的1/2,末端閉口,向前的一辦最長。反口面殼板間的縫合線深而明顯,使殼面形成網狀。反口面的大棘長約0.1~0.2公分,稍透明,各板片上著生許多細棘。口面的大棘比反口面稍長。以海底的有機碎屑為食。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地區。在台灣南部墾丁、小琉球及蘭嶼的珊瑚礁區潮間帶可發...
|
綠楯海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綠楯海膽Clypeaster virescens 屬於楯海膽科。分布的深度較一般海膽深,大約從100~300公尺深的泥沙底均可發現其蹤跡。體長約9~15公分,殼通常呈長五角形,是大型的海膽。殼的邊緣較薄,前端比後端略尖。反口面由邊緣至中間漸漸隆起,管足孔所形成之花瓣區末端都有開口;體殼的口面平坦。肛門位於口面的邊緣,到殼緣的距離約等於圍肛部的直徑,圍肛板上具有多數小棘。大棘長約0.15~0.2公分,反口面大疣幾乎和口面的一樣大,中間密布許多細疣。體殼的顏色一般為黃褐色或稍帶綠色,而反口面的花瓣區則顏色較深。此海膽以碎屑為食。 此種海膽分布於海南島東部、菲律賓、中印半島及日本南部;台灣附近則出現...
|
楯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盾牌的把手。唐.韓翃〈寄哥舒僕射〉詩:「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馬為君飛羽書。」
|
楯伏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古代舞蹈,另有「Tata Fushi no Mai」之讀法,也可以寫作《楯節舞》。「楯伏」是把楯收藏起來,《楯伏舞》或許是表示哀悼的舞蹈。最早見於持統天皇二年(西元688年)十一月,天武天皇殯宮的供奉之儀中。後來經由土師宿禰以及文忌寸的整理,而成為葬禮的舞蹈。天平勝寶四年(西元752年),在大佛開眼的供養會中演出之後,便不再有記載。一說與《吉志舞》相同;但也有兩者不同的說法。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
星楯海膽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內靠近外緣部分有複雜蜂窩狀的支撐系統;有4個生殖孔;步帶及間步帶在赤道部寬度相近;花瓣發育完整,末端閉合或近乎閉合;基冠環(basicoronal circlet)小,間步帶區的骨板極突出,形成五角星狀;口側間步帶均不與基冠環接;圍肛部位於口側的第一對後基冠間步帶板中間;步帶區有月孔;食物溝發育良好,在基冠環外緣及分二岔,遠端再分出小溝。分佈於漸新世至今。
|
孔寬楯藤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殼卵圓形,殼板癒合,外表完全被火珊瑚覆蓋。殼口小,卵圓形。
|
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韓非子.難勢》:「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記.卷七○.張儀列傳》:「子亦知子之賤於王乎?」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