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4.90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參見「玕」條。
2.姓。如春秋時齊國有過。
潔白的。唐.皮日休〈奉和魯望白菊〉詩:「已過重陽半月天,華千點照寒煙。」
滿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玉。「琳滿目」形容滿眼所見都是珍美的東西。如:「故宮博物院所珍藏的古物,真是琳滿目,美不勝收。」也作「琳瑯滿目」。
上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玉石撞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上口」形容誦讀詩文的聲音響亮而順口。如:「不要擔心,只要背熟了,自然就能上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1)形容金石相擊的聲音。《晉書.卷九二.庾闡傳》:「質清浮磬,聲若孤桐,其璞,巖巖其峰。」(2)形容清朗的讀書聲。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銓誦聲然,與藥鼎沸聲相亂。」清.嚴復〈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詩:「孤山處士音,皂袍演說常登堂。」(3)形容蛇皮鼓的聲音。元.湯式〈風入松.題貨郎擔兒〉曲:「數聲何處蛇皮鼓,過金水橋東。」也作「不」、「不朗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美玉。《醉醒石》第一四回:「移將閬苑琳樹,卻作門前桃李花。」也作「琳瑯」。
2.擬聲詞。形容玉的相擊聲。《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流羽毛之威蕤,垂環玭之琳。」
3.比喻優美的人才或珍貴的圖書。唐.柳宗元〈答貢士沈起書〉:「又覽所著文,宏博中正,富我以琳珪壁之寶甚厚。」
書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讀書的聲音清脆響亮。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灤陽消夏錄三》:「相傳明季有書生獨行叢莽間,聞書聲,怪曠野那得有是。」也作「書聲朗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郡名:(1)秦置,在今山東省諸城縣。(2)南朝齊置,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也作「琊」、「瑯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圓潤如珠的美玉。《文選.張衡.四愁詩之二》:「美人贈我金玕,何以報之雙玉盤。」也稱為「瓓玕」、「玕」。
2.比喻華美的詞藻或佳文。唐.韓愈〈齪齪〉詩:「排雲叫閶闔,披腹呈玕。」
3.比喻美竹。唐.元稹〈種竹〉詩:「可憐亭亭幹,一一青玕。」也作「瑯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金屬或玉石撞擊的聲音。唐.杜甫〈大雲寺贊公房〉詩四首之三:「夜深殿突兀,風動金璫。」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三齣:「璫交錯垂金鎖,錦繡崚嶒絢彩霞。」也作「鋃鐺」。
2.刑具。指縛繫人犯的鐵鎖、鐵鏈。或指用鎖鎖住。《文明小史》第九回:「帶領衙役,到監裡,把一班秀才,一齊鐵索璫提了上來,當堂跪下。」也作「郎當」、「鋃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尊侯,號琢公,清晉江人,生卒年不詳。初為明代鄭芝龍部將,降清後,平臺灣,滅鄭氏,封靖海侯,卒諡襄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