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8527 收藏人次:2029426
1.告發。《說文解字.言部》:「,告也。」《論語.子路》:「其父攘羊,而子之。」
2.用憑據、事實來表明或斷定。如:「明」、「實」。《莊子.秋水》:「曏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
1.憑據。如:「人」、「停車」、「借書」。
2.病症、症候。如:「三焦辨」、「血分」。《列子.周穆王》:「遇老聃,因告其子之。」
    
瀏覽人次:8609 收藏人次:846277
互相明。《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將經文大書,下面採諸經子史的話印,教子弟們自幼習學。」
    
瀏覽人次:6129 收藏人次:262675
1.明、實。《聊齋志異.卷三.李伯言》:「鞫之,佐不誣。按冥律,宜炮烙。」也作「左」。
2.據。《朱子語類輯略.卷八.戰國漢唐諸子》:「禮又如何有伯夷、周公制作之禮?它只是急要做個孔子,又無佐,故裝點幾個人來。」也作「左」。
自明理論     
瀏覽人次:5730 收藏人次:523677
自明理論(an axiomat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s)海格的不自明理論係擷取韋柏、巴納德的早期研究,根據結構變項(structural variables)與功能變項(functional variables)的關係而發展出來。海格所提出的不自明理論,包括八個組織變項,其中四個代表方法,四個代表目的;代表方法即為結構變項,代表目的即為功能...
    
瀏覽人次:5499 收藏人次:0
1.在理則學上指前提推論出結論的過程。一個論必含有前提與結論。
2.舉出實例以明所論述事理的是非曲直。如:「他以史實論暴政必亡的真理。」
3.立論的根據。如:「這篇文章的論,十分牽強。」
自由心     
瀏覽人次:5219 收藏人次:108758
無論何種據,其據力的強弱,及採用與否,在合乎常情、無悖法理等的原則下,悉憑審判官的心理判斷,而不受任何拘束,稱為「自由心」。
嚴法師     
瀏覽人次:3831 收藏人次:0
嚴法師(1937~),俗名王錦雲,慈濟基金會創始人,台灣著名宗教家、慈善家。目錄1 生平2 重要獎項與榮譽3 著作3.1 講釋佛典3.2 慈濟發展3.3 語錄類3.4 心靈成長4 參考書目 生平嚴法師,生於1937年台灣台中縣清水鎮,幼年時代承嗣給親叔父,後隨養父母移居台中縣豐原鎮。十五歲時,母親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開刀。在當時,開刀風險很大,心急的她為母親祝禱、虔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並發願「願從此茹素、減少自己十二年的壽命,為母親增壽祈福」...
    
瀏覽人次:3691 收藏人次:1075704
確實。《晉書.卷五○.曹志傳》:「父子明,足以為審。」《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你道這女兒三生,一生被害,一生索債,一生明討命,可不利害麼?」
類比論     
瀏覽人次:3464 收藏人次:0
  類比論由兩個或多個事項之間的比較開始,如甲事項和乙事項相比,由於甲和乙之間已具有相類似的特質A、B和C,因此就以此為基礎,推論甲和乙必然也具有類似的特質D,雖然甲和乙之間究竟是否有特質D尚待觀察和實。
  類比論的特點是其結論永遠不是決定性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和實,因為縱使甲和乙之間有許多相同的特質A、B和C,但不表示兩者必然同時具有相同的特質D。類比論也有其限制,因為兩相比較的事項終究不是同一事項,兩者相類似的性質必然會有窮盡之時,故依兩者已知的相同特質來推斷兩者有未經實的相同特質終有很高的臆測性。
  類比論常出現在神學的討論中,如將鐘錶和人的眼睛相比...
如山     
瀏覽人次:3362 收藏人次:436052
據確鑿,就像山一樣不能動搖。如:「如今鐵如山,你還有什麼話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