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5685 收藏人次:1270213
1.腳。《左傳.桓公十三年》:「舉高,心不固矣。」《聊齋志異.卷一.蛇人》:「停愕顧,則二青來也。」
2.腳頭。如:「足」。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黃山日記》:「上百步雲梯,梯磴插天,足及腮。」
3.山腳。《文選.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三》:「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
4.蹤跡。唐.王勃〈觀佛跡寺〉詩:「蓮座神容儼,松崖聖餘。」
高氣揚     
瀏覽人次:29376 收藏人次:1110575
走路腳抬得很高,十分神氣。語本《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必敗。舉高,心不固矣。」後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花月痕》第一二回:「他高氣揚,全不照管,便栽了一交。」《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正說話時,便來了兩個人,都是高氣揚的。」也作「足高氣揚」。
圓顱方     
瀏覽人次:3030 收藏人次:0
人皆頭圓足方,故用以代稱人類。也作「方圓顱」。
呈祥     
瀏覽人次:3017 收藏人次:603295
《詩經.麟之》篇中讚美文王子孫繁昌,後人遂用以讚譽子孫良善昌盛。《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稱人有令子曰麟呈祥。」
適屨     
瀏覽人次:1574 收藏人次:540628
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參見「削足適履」條。如:「學習他人的經驗時,應靈活運用,不可削適屨。」
    
瀏覽人次:1044 收藏人次:317201
腳上的頭,稱為「腳」。
圓顱     
瀏覽人次:996 收藏人次:386663
人皆頭圓足方,故用以稱人類。《南史.卷九.陳武帝本紀》:「方圓顱,萬不遺一。」也作「圓頭方足」、「圓顱方」、「圓首方足」。
    
瀏覽人次:924 收藏人次:0
一種用陶土塑形,加上各種顏色的釉彩,在低溫窯裡燒成的藝術品。約在三百年前由廣東傳至臺灣。廣東的交陶常作為日常生活器皿,臺灣的交陶常以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為主題或做成動物、吉祥花草,作為廟宇或屋頂的裝飾。也稱為「交燒」。
昂氣粗     
瀏覽人次:562 收藏人次:0
即「高氣揚」。見「高氣揚」條。01.清.蘇桓〈報陳龍媒書〉:「士君子失意落節,磊塊不堪,咄嗟展轉,難以言譬。稍獲知遇,昂氣粗,好惡橫中,蒼白易外。」
適屨     
瀏覽人次:533 收藏人次:136583
比喻勉強遷就,拘泥舊例而不知變通。參見「削足適履」條。三國魏.明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刖適屨,刻肌傷骨。」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