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8.0527 ms
共 1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姓。如明代有那鑒。
表示疑問。如:「他去那裡了?」唐.王建〈寒食行〉:「紙錢那得到黃泉?」
怎。宋.辛棄疾〈瑞鷓鴣.膠膠擾擾幾時休〉詞:「那堪愁上更添愁。」
指示詞。指比較遠的人、事、物。相對於「這」。如:「我很喜歡那個人。」、「那件東西你要不要?」宋.辛棄疾〈醜奴兒.千峰雲起〉詞:「山那畔,別有人間。」
表承接、轉折的語氣。如:「你要是沒空,那我找別人陪我去。」
表示疑問。通「哪」。為「那(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轉成ㄋㄟˇ。如:「王維是那朝代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縣裡人那個不曉得?」
指示詞。單數用法,指比較遠的人、事、物。為「那(ㄋㄚˋ)一」合音成ㄋㄞˋ,再轉成ㄋㄟˋ。如:「我很欣賞那個人。」
移動。同「挪」。《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新人那步過高堂。」
1.多。《詩經.小雅.桑扈》:「受福不那。」漢.鄭玄.箋:「那,多也。」
2.安定。《詩經.小雅.魚藻》:「有那其居。」漢.鄭玄.箋:「那,安貌。」
如何、奈何。《左傳.宣公二年》:「棄甲則那?」晉.杜預.注:「那猶何也。」唐.杜甫〈夜歸〉詩:「白頭老罷舞復歌,杖藜不睡誰能那?」
《詩經.商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那〉,祀成湯也。」指頌揚祭祀湯王典禮的音樂和諧美盛之詩。本章二句為:「猗與那與,置我鞀鼓。」
|
剎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為梵語Kṣaṇa的音譯。表示極短的時間。《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二:「壯士一疾彈指頃,六十五剎那。」《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東海揚塵猶有日,白衣蒼狗剎那間。」
|
一剎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短的時間。為梵語kṣaṇa的音譯。
|
說時遲,那時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事情或動作發生得太快或太突然。《水滸傳》第二九回:「說時遲,那時快。武松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一影,忽地轉身,便走。」《文明小史》第九回:「說時遲,那時快。這邊剛跨出門檻,前門的人已經擠滿了。」
|
那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何處、何方。元.無名氏《千里獨行》第二折:「張飛云:『哥哥,你在那裡來?』」也作「那兒」。
2.如何、怎麼。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二折:「多謝親家,我那裡吃的這酒。」《儒林外史》第三回:「老太太,那裡是別人的,都是老人家的。」
3.表示否定的謙詞。如:「那裡,那裡,您過獎了。」也作「那兒」。
彼處。《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一走走到棋盤街文萃書坊,剛剛跨進店門,也碰著一個人也在那裡買書。」
|
那壺不開提那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壺不開,比喻不作聲。全句指專說他人忌諱或弱處,有找別人麻煩的意味。如:「做人要厚道,不要那壺不開提那壺,專踩別人痛腳。」
|
那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如此、那樣子。指示代詞。指示性質、狀態、方式、程度。如:「沒想到來了那麼多人。」「你又何必那麼生氣?我只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
2.連詞。表示承接上文的語意。如:「既然你不想去,那麼我就不再勉強你了。」《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怎麼索興連飯也不叫吃了呢﹖那麼還吃餑餑。」
3.那邊。《紅樓夢》第九七回:「李紈又囑咐平兒打那麼催著林之孝家的,叫他男人快辦了來。」
|
那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者、誰。未定對象的疑問詞。如:「那個人敢做出這種事來?」「小黑氣憤憤的問他:『那個叫你來這裡的?』」
1.那一個。表示特定對象的指示詞。如:「那個人」、「那個盤子」。
2.語助詞。無意義。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四折:「咱須是二十年布衣間,布衣間可便舊那個兄弟。」
3.不便明言的疏失或事態。如:「他這人做事,真有點兒那個。」「所幸有你及時拉住我,否則早就那個了。」
|
這山望見那山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好高騖遠,不安於本職,老覺得別的工作或環境比目前的好。如:「他無論在那兒工作,一向都是這山望見那山高,所以都到這把年紀了,還是一事無成。」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