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縣:縣名。在大陸地區河南省省境中部,許昌縣以西。
2.山:山名。在大陸地區河南省洛陽縣北。也稱為「北邙山」。
3.姓。如春秋時鄭國有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西廂。大門兩側左右的房子。《大戴禮記.諸侯釁廟》:「室,割雞於室中,有司亦北面也。」
錙銖必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計較錙銖注音︰ㄐ|ˋ ㄐ|ㄠˋ ㄗ ㄓㄨ漢語拼音︰jì jiào zī zhū釋義︰猶「錙銖必較」。見「錙銖必較」條。 01.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多還少,市井無異。」(源) 02.清.談〈賣花船〉詩:「遊船妓館尤得利,略無計較錙銖意。」 參考詞語︰銖銖校量注音︰ㄓㄨ ㄓㄨ ㄐ|ㄠˋ ㄌ|ㄤˋ漢語拼音︰zhū zhū jiào liàng釋義︰猶「錙銖必較」。見「錙銖必較」條。 01.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九.柳柳州》:「然榮辱得失之際,銖銖校量,而自矜其達,每詩未嘗不著此意,是豈真能忘之者哉?」...
冷嘲熱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冷嘲熱諷」原作「冷譏熱諷」。春秋時楚國公子圍篡國弒其君敖自立為靈王這件事,人盡皆知,並且都覺得氣憤不平。而晉國大夫們也對這件事議論紛紛,言語尖酸、刻薄,帶著嘲笑和諷刺的意味,這是因為他們有顆公平無私的心。「冷嘲熱諷」與「冷譏熱諷」意同,用來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諷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占卜的文辭。《左傳.閔公二年》:「成風聞成季之繇,乃事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既定鼎于鄏,遂鑽龜而啟繇。」
計較錙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錙銖必較」。見「錙銖必較」條。01.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多還少,市井無異。」(源)02.清.談〈賣花船〉詩:「遊船妓館尤得利,略無計較錙銖意。」 
冷譏熱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冷嘲熱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冷嘲熱諷」原作「冷譏熱諷」。春秋時楚國公子圍篡國弒其君敖自立為靈王這件事,人盡皆知,並且都覺得氣憤不平。而晉國大夫們也對這件事議論紛紛,言語尖酸、刻薄,帶著嘲笑和諷刺的意味,這是因為他們有顆公平無私的心。「冷嘲熱諷」與「冷譏熱諷」意同,用來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諷刺。
北邙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在河南省洛陽縣北,接偃師、鞏、孟津三縣界,為瀍水所源出。古時王侯公卿多葬於此。也稱為「北芒」、「北山」、「邙山」、「芒山」、「山」。
定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傳夏禹鑄九鼎以為傳受帝位的寶器,而王都所在便是鼎的所在,因此後人稱定都、建都為「定鼎」。《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當先洪武爺掃蕩胡塵,定鼎金陵,是為南京。」
冷嘲熱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冷嘲熱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冷嘲熱諷」原作「冷譏熱諷」。春秋時楚國公子圍篡國弒其君敖自立為靈王這件事,人盡皆知,並且都覺得氣憤不平。而晉國大夫們也對這件事議論紛紛,言語尖酸、刻薄,帶著嘲笑和諷刺的意味,這是因為他們有顆公平無私的心。「冷嘲熱諷」與「冷譏熱諷」意同,用來形容尖酸、刻薄的嘲笑和諷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