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水彎曲轉角的地方。如:「海」。唐.杜甫〈潼關吏〉詩:「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
2.角、角落。如:「牆」、「四」。《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
3.邊、旁。《樂府詩集.卷三七.相和歌辭十二.古辭.隴西行》:「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
4.邊遠的地方。《淮南子.原道》:「經營四,還反於樞。」
5.事物的一端或一面。《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贊曰》:「舉端自理,滯則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向房屋的角落。比喻孤獨、失望,落寞寡歡。晉.潘岳〈笙賦〉:「眾滿堂而飲酒,獨向以掩淚。」《聊齋志異.卷四.促織》:「夫妻向,茅舍無煙,相對嘿然,不復聊賴。」後亦比喻錯過良機而失望。如:「商品打折期間欲購從速,以免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角落。《文選.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一》:「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文選.左思.三都賦序》:「聊舉其一,攝其體統,歸諸詁訓焉。」
失之東,收之桑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日落所照處,指晚上。全句比喻雖然先在某一方面有損失,但終在另一方面有成就。《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始雖垂翅回谿,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收之桑榆。」《冷眼觀》第二○回:「誰知那個旗婆,猶自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收之桑榆。」
三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述而》:「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不以三反,則不復也。』」指能依循事理舉一反三。明.黃梨州〈陳乾初先生墓志銘〉:「乾初括磨陽習,一三反。」
頑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恃險要的地勢,做頑強的抵抗。語本《孟子.盡心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比喻憑藉某種條件,做頑強抵抗。如:「困守在屋子裡的槍擊要犯,雖負頑抗,終被警察擊斃。」
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片面偏頗的見解。《清史稿.卷二三九.沈文奎傳》:「此一之見,偏而不全。」
侷促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局限在某個狹小的範圍內。如:「他的論斷侷促一,不足為奇。」也作「局促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一部分為例以說明全部。如:「文學欣賞舉」。
而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牆角孤獨的哭泣。語出漢.劉向《說苑.卷五.貴德》:「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後泛稱孤獨絕望的哭泣。也作「向獨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