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彭女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古代彭祖之女得道的地方。明.曹學佺《中名勝記.卷一二.彭山縣》:「山距治北十二里,曰彭女、彭模、平模、平無,皆一山。」
天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帝王宮殿之門。《宋史.卷四七九.列國世家二.西孟昶》:「抗手疏以陳誠,伏天閽而請命。」《明史.卷二二六.列傳.呂坤》:「天閽邃密,法座崇嚴,若不廣達四聰,何由明照萬里。」
世亂識忠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局混亂的時候,方能辨出忠貞的臣子。《新唐書.卷一四○.崔圓傳》:「帝次河池,圓疏具陳『土腴穀羨,儲供易辦。』帝省書泣下曰:『世亂識忠臣。』」
巴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中的合稱,約為今陝西省漢中市、重慶市、四川省一帶。晉.左思〈吳都賦〉:「矜巴漢之阻,則以為襲險之右。」晉.陸機〈辯亡論上〉:「帥巴漢之民,乘危騁變。」
奉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持譴責的言語。《文選.鍾會.檄文》:「奉辭銜命,攝統戎軍。」《文選.盧諶.覽古詩》:「奉辭馳出境,伏軾逕入關。」
盤中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東漢蘇伯玉出使不歸,其妻居長安,思念伯玉而作詩於盤中,因可回環盤旋的讀,故稱為「盤中詩」。詩中多傷離怨別之辭。共二十七韻,四十九句。
歎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嗟嘆怨恨。《三國志.卷四○.書.魏延傳》:「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鬥雞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四川省灌縣城西。相傳李冰作太守時,見兩雞爭粟食,粟落石罅中,一雞放棄,一雞堅持到底,向石罅猛啄,歷經多時,終將石罅啄穿,飽食而去。李冰由此體悟有志竟成之理,引導百姓,開闢渠道,平治洪水。功成後,特建鬥雞臺以紀念之。也稱為「鬥犀臺」。
別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民間習俗,歲末設酒宴慶賀,辭別舊歲,稱為「別歲」。晉.周處《風土記》:「之風俗,晚歲相與餽問,謂之『餵歲』;酒食相邀,為『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也作「辭歲」。
用天因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應天時地利。指依據客觀條件行事。《東觀漢記.卷二三.公孫述載記》:「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所謂用天因地,成功之資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