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14.6009 ms
共 1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平原十日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欲為范雎必報其仇,乃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願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願與君為十日之飲。』」南朝齊.陸厥〈奉答內兄希叔〉詩:「平原十日飲,中散千里遊。」也作「平原十日」。
|
別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傳以外,另舉些遺聞逸事以補充本傳的傳記文,稱為「別傳」。如《後漢書.董卓傳》注引《董卓別傳》。
|
吞聲飲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忍氣吞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尒朱榮作亂,汝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寫了一篇聲討尒朱榮的檄文,將汝南王一行人離鄉背井,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尒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
|
盟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結為同盟條約的國家。《大宋宣和遺事.利集》:「朔方之兵,遂致輕舉,敗我盟國,失我鄰好。」也稱為「盟邦」。
|
麥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麥子收割後,遺留在地裡的根和莖的基部。如:「麥子收割後,田裡只見光禿禿的麥茬。」
|
能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才能的官吏。《漢書.卷七六.張敞傳》:「望之以為敞能吏,任治煩亂,材輕非師傅之器。」《新唐書.卷一四七.李叔明傳》:「東都平,拜洛陽令,招徠遺民,號能吏。」
|
百不失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思慮周密,無所遺漏。漢.王充《論衡.須頌》:「從門應庭,聽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闚室,百不失一。」
|
芳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賢名流的遺跡。《史記.卷一○三.萬石張叔傳.索隱述贊》:「敏行訥言,俱嗣芳躅。」
|
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在不受拘束。《莊子.外物》:「月固不勝火,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晉.郭象.注:「唯僓然無矜,遺形自得,道乃盡也。」唐.成玄英.疏:「僓然,放任不矜之貌。」
|
貝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貝多樹的樹葉。古代印度人將佛經書寫於上。《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四八:「樺皮、貝葉、筆、墨、燈明,此要所須,便宜多進入。」《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因聽見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跡並貝葉遺文,去歲隨了師父上來,現在西門外牟尼菴住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