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背本趨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劫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擄人、劫機或劫船後,控制人質,以遂其所求。如:「歹徒劫持人質,企圖勒索家屬。」《清史稿.卷四四三.列傳.于式枚》:「縱使被選者不皆營私武斷,而一國政權落於最少數人之手,劫持中外大臣,後患何可勝言?」
圖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物畫像。唐.韓愈〈衢州徐偃王廟碑〉:「圖像之,䵝昧就滅。」也作「圖象」。
恫疑虛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張聲勢,使人疑懼不安。《宋史.卷四○二.安丙傳》:「時方議和,丙獨戒飭將士,恫疑虛喝,以攻為守,聲甚著。」也作「恫疑虛猲」。
八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極僻遠的地方。《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鎮八荒。」
亨利克約翰易卜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亨利克約翰易卜生 Henrik Johan Ibsen,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生於挪希恩,是一位影響深遠的挪劇作家,被認為是現代現實主義戲劇的創始人。他的許多劇作在當時被認為是醜聞,因為當時維多利亞式的家庭價值觀和禮儀是社會的標準,而任何對這個標準提出疑義和挑戰的看法都被看做是不道德和可憎的。易卜生的作品顯示了在這個表面以下的實際情況,而當時的社會不願看到這個實際現象。易卜生用不留情的眼光來看生活的實際,提出了新的道德問題...
追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念往事。《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周太祖即郭,追念史弘肇無後,乃召弘肇親吏李崇矩入內。」《三國演義》第二一回:「玄德聞公孫瓚已死,追念昔日薦己之恩,不勝傷感。」也作「追想」。
雄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壯武的姿態。《三國志.卷二二.魏書.陳矯傳》:「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冰散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貨幣,建立年號,繼續削藩、加強中央集權,並取消和親、主動出擊匈奴,使得漢朝聲大振。但長期對外用兵,讓原本豐裕的國力消耗殆盡。為了應付龐大的軍費,武帝又開納捐之例,定鹽鐵酒國營專賣,設均輸平準法,但諸多措施,仍無法挽救日漸頹敗的國勢。而以錢買爵,造成貪污風氣;重用酷吏,律令嚴苛,更使臣民刑獄甚濫,生活痛苦。徐樂亟思挽救國勢,便上書向武帝陳述治國之道,他特別強調地舉史事說明:「國家最大的憂患,在於土崩,而不在於瓦解。所謂的土崩,就是人民因為不堪暴政之苦,終於群起反抗。所謂的瓦解,就是政權內部的互相鬥爭。土崩將讓舊有的政權遭到推翻,建立新的政權;而瓦解只是造成人事的改變而已...
齠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換牙的年齡,指幼年。北周.庾信〈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神道碑銘〉:「結髮嶷然,齠年成德。」也作「齠齔」。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