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波羅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行者所遵守的根本戒律。為梵語Pārājika的音譯。在大乘菩薩戒律中,犯戒者要被逐出僧團,且不能成為菩薩。《四分律》卷一:「云何名波羅夷?譬如斷人頭,不可復起,比丘亦復如是,犯此法者不復成比,故名波羅夷。」《優婆塞五戒威儀經》:「若菩薩為利養故自讚毀他,是名菩薩波羅夷。」
|
同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同的罪責。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三國演義》第四回:「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窩藏者同罪。」
|
冒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失莽撞。《紅樓夢》第一二回:「今日晚上,你別在那裡了,你在我這房後小過道子裡那間空屋裡等我。可別冒撞了。」《紅樓夢》第六○回:「薛蟠見妹妹哭了,便知自己冒撞了,便賭氣走到自己房裡安歇不提。」
|
木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以拘繫犯人手足的刑具。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於圜牆之中。」
|
沒得主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計可施,想不出辦法。《文明小史》第三八回:「錢縣尊聽說教士來拜,就猜到為聶犯而來,叫先請他花廳坐了,自己躊躇應付他的法子。想了半響,沒得主意。」
|
法利賽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稱信奉猶太教法利賽派的教徒。法利賽派出現於西元前二世紀,主張遵守口傳律法,嚴格律己,篤信教義,鼓吹靈魂不死、肉體復活、犯罪要受懲罰等。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毀,其後法利賽人不見於史傳,但法利賽派的神學思想依舊流傳。
|
不睹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明事理,糊裡糊塗。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三折:「他是個不睹事的喬男女,你便橫枝兒待犯些口舌,那廝敢平地下鍬撅。」《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四:「那裡這樣不睹事的少年,遭如此圈套!可恨!可恨!」也作「不賭是」。
|
賭博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出入之場所從事賭博的犯罪行為,稱為「賭博罪」。其他如常業賭博、圖利供給賭場或聚眾賭博等均屬之。
|
明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白指出。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四折:「欲待對官人說個明降,又恐怕肉身人道我荒唐。」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我這裡自斟量,則俺那官人要個明降,這殺人的要見傷,做賊的要見贓,犯姦的要見雙。」
2.聖旨。《水滸傳》第二七回:「讀了朝廷明降,寫了犯由牌,畫了伏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待我申請朝廷,討個明降,免你死罪。」
|
投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押送人犯。《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朱溫便尋鬧揮拳,打落了鄉人兩齒,被地分投解徐州。」《水滸傳》第一三回:「畢竟雷橫拿住那漢投解甚處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