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法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杜,雍州萬年縣人。為華嚴宗初祖。十八歲出家,從因聖寺僧珍禪師(又稱魏禪師)修習禪法。並在慶州、清河、驪山、三原、武功等地傳法,勸人唸阿彌陀佛,讀誦《華嚴經》。唐貞觀十四年圓寂。關於法順與華嚴宗的關係,除了倡導《華嚴經》外,相傳華嚴宗的要籍《華嚴法界觀門》、《華嚴五教止觀》為其所作,但這說法頗多問題。真正確立法順為華嚴宗初祖地位的,恐怕是因為其子智儼對華嚴思想的創見,而被後人推尊。
汀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洲曲折處。《文選.謝靈運.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詩》:「顧望脰未悁,汀曲舟已隱。」
鄙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稱自己的誠意。《紅樓夢》第三回:「已修下薦書一封,轉託內兄,務為周旋協佐,方可少盡之鄙誠。」
法華玄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全名為「妙法蓮華經玄義」,天台三大部之一。隋朝智顗講述,子灌頂筆錄。十卷(或分二十卷)。透過《妙法蓮華經》的注釋,闡述天台宗的教理。唐朝湛然有《法華玄》二十卷,詳注本書。
不共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共戴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共戴天」這句成語原本的意思就是「不和仇人頂著同樣的天」,「天」只有一個,所以也就是不和仇人共存於世間的意思。什麼樣的仇人非得拚個你死我活呢?《禮記.曲禮》有一段話說:「殺害父親的仇人,我不應和他共處於世間;在路上遇到殺害兄的仇人,不必等回家拿兵器,就應該直接上前報復;如果是殺害朋友的仇人,我不應該和他同國。」傳統的儒家是很講究禮的。在禮的觀念中,對父母要盡孝,對兄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一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以直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
道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道理。《三國志.卷五二.吳書.張顧諸葛步傳.步騭》:「受性闇蔽,不達道數,雖實區區欲盡心於明德,歸分於君子,至於遠近士人,先後之宜,猶或緬焉,未之能詳。」《醒世恆言.卷一○.劉小官雌雄兄》:「原來落水人吃不得熱酒,劉公曉得這道數。」
鵬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鵬一飛萬里,遠至南海,而小鷃卻對躍飛於蓬蒿之間感到滿足。典出《莊子.逍遙遊》。比喻物有大小,情志懸殊。唐.楊烱〈從去溢墓志銘〉:「鵬鷃齊致,江湖兩忘。」唐.韓愈〈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寄詩雜詼俳,有類說鵬鷃。」
題名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宋以後,將會試及第同榜者的姓名、年齡、籍貫等彙編成冊,稱為「題名錄」。《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我是前日到的家,看見題名錄了。知道老高中了,所以今日特來賀喜。」
撲花行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比喻男子的輕薄行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拐那一等浮浪子,好撲花行徑的,引他到此。」
波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亡。《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㠠山遠公話》:「是時眾僧例總波逃走出,惟有遠公上足子雲慶和尚,為師禮法,緣情切,未敢東西迴避。」《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韓擒虎話本》:「陳王見隨駕兵士到來,遂乃波逃。入一枯井,神明不助,化為平地。」也作「波濤」、「逋逃」。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