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5.43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貪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婪凶。《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鬻官之吏,以貨準才,則貪殘之萌,皆如群后也,安在其不亂哉?」
大蒜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內大蒜貨源有時供不應求,市場價格往往於短時間內漲。引指物品供不應求,導致價格飆漲的現象。
大屠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規模的殺戮、殺害。如:「各國都對這場大屠殺發出譴責的聲明。」
白相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語。指不務正業,而以某種不正當方式謀得利的人。如:「社會越亂,白相人越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大量流溢。《玉篇.水部》:「瀿,水溢也。」《集韻.平聲.元韻》:「瀿,楚人謂水溢為瀿。」
愎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性戾。如:「歷史上的君,性格都是偏向愎戾殘狠的。」
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自然界生存的各種生物,後泛指一切美好的物品。《書經.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殄天物,害虐烝民。」《紅樓夢》第五六回:「若不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殄天物。」
薄海同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薄海,到達海邊,指海內各地。薄海同仇指全海內之人皆以為仇敵。比喻激憤到極點。如:「看到敵人令人髮指的行後,激起了大家薄海同仇的憤慨心理。」《臺灣外紀》卷四:「況闖賊為仇明朝,未曾得罪於國家也。徒以薄海同仇,共伸大義。」
地利人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戰爭能獲勝的各種因素中,天時有利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又不如得人心。語本《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後表示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良好的群眾關係。《三國志.卷五五.吳書.董襲傳》:「討虜承基,大小用命,張昭秉眾事,襲等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時也,萬無所憂。」《晉書.卷五六.孫楚傳》:「然臣之所懷,竊有未安,以為帝王之興,莫不藉地利人和以建功業,貴能以義平,因而撫之。」
架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強迫別人跟著走。如:「二個彪形大漢走近店裡,不由分說,便把老闆架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