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4.91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魁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香港等地;各種語文作品翻譯本在日本、南韓、加拿大、紐西蘭、荷蘭、南斯拉伕、羅馬尼亞、印度、希臘、西班、美國等國的文學雜誌及詩刊發表。曾獲優秀詩人獎、賴和文學獎、“行政院”文化獎、吳濁流新詩獎、中山技術發明獎、笠詩評論獎等。李魁賢的詩自然率真,除寫詩以外,他還有評論、翻譯、兒童讀物、遊記、專業著作共七十種,尤其對裏爾克的翻譯與研究,對詩壇影響甚大 作品1982年 《台灣詩選》,台北:前衛。詩集。1995年 《96台灣文學選》,台北:前衛。1987年 《人文精神的差使》,台北:名流。翻譯。1968年 《天涯淪落人》,台北:...
鄧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誨淫,欲長治久安,得乎?……欲為堯舜,莫若使天下無樂乎為君;欲為秦,莫若無怪乎盜賊之爭天下。」(《伯琴•君道》)鄧牧對於君主專制下吏治的腐敗也進行了抨擊,他說:「後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懼其亂,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詳,然後小大之吏佈於天下,取民愈廣,害民愈深,才且賢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為矣。……人之亂也,由奪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號為理(治)民者,竭之而使危,奪之而使亂,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伯琴•吏道》) 著作著有《...
攘袂切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捲起衣袖,咬切齒。形容激動、憤怒的樣子。宋.秦觀《進策.邊防上》:「吏士攘袂切齒,皆欲犁其庭而掃其閭。」
北京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人目錄1 北京人的發現2 北京人3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猿人洞4 參考書目5 關鍵字 北京人的發現大約在西元二十世紀初,德國科學家施洛塞爾(Prof. Max Schlosser)自中國帶得「龍骨」中發現一與人類齒相像的化石。西元一九二一年,瑞典地質學家安德森(Joban Andersson,1874-1960)與奧地利學者施丹斯基(Otto Zdansky)在中國合作研究古動物化石,在龍骨山(屬太行山的一部分,當地老百姓稱其為「龍骨山」)一帶發現兩顆
同志合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4)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5)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堯又欲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潁水之濱。死後,葬於箕山頂,堯號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6) 伯夷...
推愛屋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3) 皇皇:通「惶惶」,惶恐不安的樣子。 (4) 太公:呂尚,字子,號太公望,周初賢臣,生卒年不詳。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 (5) 入殷奈何:指進入殷商國土後,當如何處理其將士、百姓。 (6) 胥餘:圍欄,藩籬。〔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六韜》(據《藝文類聚.卷九二.鳥部下.烏》引)
尖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尖銳、鋒利。《西遊記》第九一回:「威雄聲吼如雷振,獠尖利賽銀針。」
一串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串紅目錄1 基本資料2 介紹2.1 莖2.2 葉2.3 花2.4 果實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基本資料學名:Salvia splendens Ker-Grawl.英文名:Scarlet Sage、Redstring別名:牆下紅、象紅、西洋紅,牆下紅,象海棠,炮仔花、爆竹紅、鮮紅鼠尾草、一串紫、緋衣草、洋莿桐、朱唇等植物分類:唇形科(Labiatae )鼠尾草屬(Salvia)(註1)園藝分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南美洲巴西等地區花色:深...
活受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著而遭受苦難。有抱怨或憐憫的意味。元.王曄《桃花女》第二折:「彭祖一百歲,齒拖著地,飯也吃不的,教他活受罪。」
獨往獨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獨自一人,不與人同伙。宋.楊萬里〈雪凍未解散策郡圃〉詩:「靜聞簷滴元雨語,倒挂水未怕晴,獨來獨往銀粟地,一行一步玉沙聲。」也作「獨來獨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