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沒入腳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著手進行。引申指不知如何是好。《金瓶梅》第六回:「西門慶聽了,喜歡的沒入腳處,一手摟過婦人粉項來,就親了個嘴。」《綠野仙蹤》第七回:「那婦人到此,越發著急的了不得,連圈連,連說連吹,忙亂的沒入腳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妄下言論。《玉篇.口部》:「哃,妄語也。」清.吳騫《經樓詩話》卷一:「正如里塾小兒學作對句,以字多者為能,盲師矜喝,瞽子哃疑,宜其謂七言最難合作,甚於五律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蹲。《禮記.曲禮上》:「介者不,為其而蓌。」
不告而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道別就先行離去。如:「昨日晚宴,你突然不告而去,是何原因?」《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孫夫人沉吟良久,乃曰:『妾與君正旦賀時,推稱江邊祭祖,不告而去,若何?』」
伏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讀。表示恭敬地閱讀。《孔叢子.雜訓》:「子思在魯,使以書如衛問子上,子上北面再,受書伏讀。」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三.灤陽消夏錄三》:「偶得古兵書,伏讀經書,自謂可將十萬。」《歧路燈》第九三回:「伏讀高皇帝刊碑于國子監之門曰:『宋訥為祭酒,教的秀才,後來做官,好生的中用。』」
2.古代凡下級屬員接奉上級來函,表示讀的用語。《三國志.卷一六.魏書.任蘇杜鄭倉傳.杜畿》:「伏讀明詔,乃知聖思究盡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憂其末也。」《六部成語註解.吏部》:「伏讀:凡督撫接奉上諭有交辦事件,後來覆奏摺內必敘云:臣伏讀上諭云云。」
半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以萬萬為垓。「半垓」,五千萬,表示數目很多。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眾兄弟某為頭領。某聚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半垓來小僂儸。」元.楊訥《西游記》第一二齣:「駕一片妖雲,引半垓厲鬼,則為子母情腸。」
名微德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微小,德性淺薄。《三國演義》第三八回:「玄德請孔明曰:『備雖名微德薄,願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備當拱聽明誨。』」
摩羅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文藝思想。摩羅是梵文māra的音譯,就是惡魔的意思。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倫,在作品中塑造了具有叛逆性格、反壓迫、專制的人物,積極爭取自由、真理,這些人在當時的環境下被視為惡魔。此一思想在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對五四新文學產生了影響。
腦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揪住頭髮。《水滸傳》第四八回:「我自引三百人去,打開鳥莊,腦揪這廝出來,見哥哥。」《三國演義》第二八回:「其人滾鞍下馬,腦揪郭常之子獻於馬前。」
毛髮皆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得毛髮都豎立起來。形容非常驚怕。如:「這部恐怖片的情節,真叫人毛髮皆豎!」《儒林外史》第七回:「二位也覺悚然,毛髮皆豎,丟著乩筆,下來又了四,再上去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