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60.71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內家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宮廷女子的妝扮。唐.李珣〈浣溪沙〉詞四首之二:「晚出閒庭看海棠,風流學得內家妝。」明.孟稱舜《桃花人面》第二齣:「年少盈盈試裳,風流學得內家妝。」
丸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熊膽製成丸藥。語本《新唐書.卷一六三.柳公綽傳》:「母韓,即皋女也。善訓子,故仲郢幼嗜學。嘗和熊膽丸,使夜咀嚥,以助勤。」後用以形容母教。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二齣:「但願題名玉署,通籍金閨,庶慰丸熊,更消織。」
挂燈結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喜慶的景象。《孽海花》第三回:「衣還鄉,原是人生第一榮耀的事,家中早已挂燈結綵,鼓吹喧填。」也作「張燈結彩」。
才輕德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識淺拙、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謙之詞。《孤本元明雜劇.衣還鄉.頭折》:「想小官生居寒門,長在白屋,才輕德薄,智窮量淺,有勞先生不棄相探也。」也作「才疏德薄」。
隨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相伴、共處。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但行處有八個字相隨趁,是那斧鐮繩擔,琴劍書文。」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二折:「我收了這珠翠衣繡裙,怕待飾蛾眉綠鬢。和他那破襴衫怎生隨趁?」
撲人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味迎面吹來。《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那些富貴人家的女客,成群逐隊,裡裡外外,來往不絕,都穿的是繡衣服。風吹起來,身上的香一陣陣的撲人鼻子。」
旛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宋時每遇立春日,用紙、絹剪成旌旗、金錢及燕、蝶等各種形狀,戴在鬢髮上,或掛於花下作為飾物,稱為「旛勝」。宋.陸游〈木蘭花.三年流落巴山道〉詞:「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歲晚節物》:「都下自十月以來,朝天門內外競售裝……及金綵縷花,春帖旛勝之類,為市甚盛。」
承德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舊名熱河,承、平承兩鐵路的交會處,南控長城的門戶古北口、喜峰口,地位重要。
大雅可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風雅,值得觀看。《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一味抹油塗硃畢,則大書『前門綠柳垂金鎖,後戶青山列屏』之類,則以為大雅可觀。」
撥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阮,一種彈撥樂器。撥阮指彈奏月琴。《金瓶梅》第四四回:「當下四個喝的,李桂姐彈琵琶,吳銀兒彈箏,韓玉釧撥阮,董嬌兒打著緊急鼓子,一遞一個唱十段、二十八半截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