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步錄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錄製聲音的方式,即在影片的拍攝現場,同時收錄演員或現場環境的聲音。也稱為「同期錄音」。
|
報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仇雪恨。《薛仁貴征遼事略》:「從陛下征此高麗,庶幾報恨。」《三國演義》第七回:「叵耐劉表!昔日斷吾歸路,今不乘時報恨,更待何年!」
|
報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告消息,使人知悉。《三國演義》第三回:「軍人報知,布命入見。」
|
琵琶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琵琶演奏的樂譜。注有弦序符號和左、右手的指法符號。這些符號原是用漢字簡寫制定,然因流派不同有符號使用不一致的現象,近年經不斷改進,已漸趨簡明、統一。
|
碧眼童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老而容貌未衰。《三國演義》第一回:「入山採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
|
頭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演員表演時的化妝用具,套在頭上,按劇情的需要而有不同的款式。
|
名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名的教師或技師。《三國演義》第三六回:「乃更姓名而逃,折節向學,遍訪名師。」
|
對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演唱歌曲或戲劇時直接由錄音代為播放,表演者本身只以口形來配合,稱為「對嘴」。
|
唐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唐朝人的服飾。今指形式復古、剪裁寬鬆的傳統服裝。[例]在民俗活動中,常常可以看到身著唐裝的人表演各種技藝。
|
鐃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名。是漢代的武樂,用於軍旅之中,以壯軍威、揚士氣的凱歌。鐃,形狀似鈴無舌,有柄可執,是一種銅製的打擊樂器,配合蕭、笳、笛、鼓,故稱鐃歌。鐃歌的名稱,起於東漢明帝時。《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其每朔,……元年歲首也。」劉昭注引蔡邕〈禮樂志〉曰:「漢樂四品:……其短簫、鐃歌,軍樂也。其傳曰『黃帝、歧伯所作,以建威揚德,風勸士』也。蓋《周官》所謂『王大捷則令凱樂,軍大獻則令凱歌』也。」今存漢鐃歌十八曲,即〈朱鷺〉、〈思悲翁〉、〈艾如張〉、〈上之回〉、〈擁離〉、〈戰城南〉、〈巫山高〉、〈上陵〉、〈將進酒〉、〈君馬黃〉、〈芳樹〉、〈有所思〉、〈雉子斑〉、〈聖人出〉、〈上邪〉、〈臨高臺〉、〈遠如期〉、〈石榴〉。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