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337.05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調絃品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奏管弦樂器。元.楊梓《霍光鬼諫》第一折:「只聽的調絃品竹,甚的是論道經邦。」也作「調絃弄管」、「調絲品竹」。
旛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幟。唐.韓愈〈辛卯年雪〉詩:「波濤何飄揚,天風旛旂。」
筆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筆描繪。唐.白居易〈小童薛陽陶觱栗歌〉:「緩聲展引長有條,有條直直如筆描。」
亭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有紙製冥器的總稱。《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這裡到出月初八日,做了銘旌。手、亭彩、和尚、道士、歌郎,替鮑老爹出殯。」
單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奏樂器的技巧。舌尖往前一點,空氣同時送出。
沒興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趣。元.李壽卿《伍員簫》第三折:「等那個簫的人來,我著些後生打將出去,偏不與他酒吃,與他一個沒興頭,已後便不來了,可好麼?」《紅樓夢》第一九回:「因此寶玉只和眾丫頭們擲骰子趕圍棋作戲,正在房內頑的沒興頭。」
描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黛,用以畫眉的顏料。「描黛」指畫眉毛。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齣:「尋思描黛,指點簫,從此春入手。」
觱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管樂器。流行於海南黎族的樂器,由兩根如箸的細竹管並排組成。長約二十至三十公分,原有二至四個按音孔,經改革成為前七後一,音域較傳統更廣,音色更顯清亮。也作「篳達」。
馬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竹製奏樂器。管身有六個按音孔,上端承插一小竹管,管內有一方形簧片,下接牛角製的喇叭口。音色圓潤。
騙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牛誇口,逞能賣乖。元.無名氏《鞭打單雄信》:「著我掠陣,我便跟的老單去,若著我廝殺,其實不敢騙嘴,一定送了這條性命。」《金瓶梅》第三三回:「頭裡騙嘴,說一百個二百個,纔唱兩個曲兒,就要騰翅子,我手裡放你不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