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4.04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是從事大陸地區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全國性群眾團體。前身為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一九八三年六月成立。一九八四年四月改名為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主要任務是從事漢語研究、漢語與外語對比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研究,編寫對外漢語教學教材、工具書和教學參考書,培訓對外漢語教學人員,組織國內外對外漢語教學的學術交流活動等。據統計,一九八八年共有會員九百二十二人。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為大陸地區藏傳佛教的最高學府;校址在北京市德勝門外黃寺大街的西黃寺。該院的教育方針是維護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發揚藏傳佛教。招生對象是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內蒙古、雲南、遼寧、山西、北京等藏傳佛教地區及佛教聖地的轉世活佛及有培養前途的扎巴(一般佛僧)。培養目標是政治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宗教上有較高佛學造諸和寺院管理水平的專門人才。課程設置主要有教派源流、宗教儀軌、修習次第、各教派佛學專著、聲明學、藏族天文曆算、詩學、政治、藏語文、漢語文等。學制處於不斷改革中,前三屆(1987~1989)定為一學年制,第四屆改為兩年...
中國電視公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國民黨出資,於民國五十八年十月三十一日開播的電視臺,係屬財團法人。也稱為「中視」。
中國殘疾人〕(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殘疾人〕是大陸地區主要以殘疾人及殘疾人事業工作者為讀者對象的綜合性雜誌,月刊。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辦。原名〔中國聾人〕,創刊於一九八○年,一九八六年改為〔盲聾之音〕,一九八九年一月改為現名。其辦刊宗旨為:弘揚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精神,溝通殘疾人與政府和社會之間的聯繫與理解,為殘疾人全面參與社會生活創造友愛和諧的社會環境,從多方面反映殘疾人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其中設有學手語和特教園地等與特殊教育有關的專欄。
中國青年報〕(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青年報〕係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中央機關報,創刊於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七日,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一九七八年十月七日復利。社址在北京,另在十四個城市設有傳真版和航空版代印點。
  〔中國青年報〕之宗旨和特色為: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報導國內國際新聞,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傳播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交流共青團的工作、經驗,探討青年工作規律,反映青年的要求和建議、當青年的顧問和導向,為青年健康成長服務。
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中國留學服務中心是國家教育委員會直屬事業機構之一,亦稱國家教委留學服務中心。成立於一九八九年四月,同時為具有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組織,其宗旨是:為留學人員提供「快速、準確、熱情、周到」的服務,並與海外相應的民間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其主要工作內容是:為各類出國留學人員提供有關的留學訊息諮詢服務;為公派留學人員辦理護照、簽證、機票和出境證明等手續;為長期回大陸工作的留學人員和國內用人單位提供雙向選擇服務,幫助落實工作,同時為短期回國工作的留學人員提供多項服務,如聯繫到有關單位講學、進行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為之提供回國參加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訊息諮詢服務和聯繫合作伙伴,為其回國開公司辦理有關...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是大陸地區與聯合國教育科學和文化組織進行聯絡、協調、諮詢並執行其任務的機構,於一九七二年二月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務是:負責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各會員國的聯絡工作;負責向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有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有關情況與諮詢;負責協調中國政府各部門涉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工作;負責組織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的代表團。委員會由中央政府機構中有關教育、科學和文化等二十七個機構部門的負責人共同組成。委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祕書長一人,副祕書長若干人。委員會的日常辦事機構為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祕書處,現有工作人員三十餘人。一九八○年以來,該組織廣泛參...
中國革命博物館(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革命博物館為大陸地區國家博物館,是收藏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近代與現代革命歷史文物,研究與宣傳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歷史,向人民群眾宣傳革命傳統教育的文化事業機構。建於一九五九年,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中國歷史博物館在同一座建築之中,為當時北京的十大建築之一。一九六一年正式開放。館內的基本陳列有:中國革命歷史陳列(1840~1949),其中包括舊民主主義革命(1840~1919)與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兩個時期的革命歷史陳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陳列(1949~)。中國革命歷史陳列的陳列品為文獻、實物、照片、圖表、繪畫、雕塑、模型等,共計五千餘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
  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是由中國大陸伊斯蘭協會主辦的,培養具有較宗教學識和文化素養的阿訇和伊斯蘭教研究的專業人才的伊斯蘭教高等專業院校;學校設在北京市宣武區南橫西街。
  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於一九五五年成立,一九六六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而停止辦學,一九八一年恢復招收學員。
  該學院的專業學制五年,向中國大陸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定向(哪兒招來回哪兒工作)招收十八至二十五周歲的男性穆斯林青年。學員必須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長期從事伊斯蘭教育事業的志向,而且在報考該學院以前必須已經進入清真寺學習。招生時統一考試,擇優錄取。
  課程除伊斯蘭教專業課以外,還要學習大...
中國公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公學之設立,緣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日本文部省頒布〔取締中國留學生規則〕,部分留日激進學生認為辱及中國,有三千餘人基於義憤返國,為謀賡續學業,遂於上海吳淞地區租屋設校,定名中國公學;三十二年春正式開學。
  中國公學之創設是先有學生,然後公推代表和幹部,成立自治組織,以後租屋設校、聘任教師、規畫課程、籌募捐款,循序推行。不過由於東京方面修正規則,許多學生又紛紛回日本上課,留滬者僅約三百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思想較激進,且有許多人和革命運動有關,甚至根本就是同盟會員,故學生言行不為上海地方人士所喜,亦為官府所疑。初期募款非常困難,以致房租未繳,教師薪俸亦拖欠,庶務姚洪業憤而自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