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聽途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貨》中,孔子曾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得,才能對人講述,在道路上隨便聽到的消息,一定很多謬誤,不能輕易相信,更不能當成是真的,逕向他人轉述,如果這樣去做,便是自己毀棄自己的德行。後來「道聽塗說」演變為成語,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性情、作風相近的人,常成為一家人。或共處久了,在氣質、看法上會有相似之處。《濟公全傳》第一五八回:「王太和一聽姑娘已把眼瞎了,自己一想:『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該當要討飯,我前頭走,拉著一個瞎子,這到也不錯。」
拘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自由、不自在。《紅樓夢》第三二回:「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
門當戶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醒世恆言.卷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待他長成,就本縣擇個門當戶對的人家,一夫一婦,嫁他出去。」
張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揚、聲張。《三國演義》第一○三回:「陸遜整肅部伍,張揚聲勢,望襄陽進發。」《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你們出去,切不可張揚!若違我言,拿來重責。」
方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始、才。《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合肥相國,雖然也有不滿人意之處,但是國家積弱,已非一日,朝廷一回一回派他議和,都是捱到無可如何,方才請他出去。」也作「方纔」。
央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懇求、請求。《紅樓夢》第六一回:「少不得央求寶二爺應了,大家無事。」《老殘遊記二編》第二回:「把兩位師爺請出去,再三央求,每人送了他二十兩銀子,才算免了那一晚上的難星。」
訛以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訛傳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以訛傳訛」原作「訛以傳訛」。「訛」是錯誤的意思。「以訛傳訛」就是指將本來就不正確的訊息或東西,沒有加以辨正清楚,又一再地傳揚出去,以致離真相越來越遠。宋代王柏〈默成定武蘭亭記〉一文,論述書法名品〈蘭亭集序〉的版本源流,其中便有「訛以傳訛」一語。據王氏的說法,〈蘭亭集序〉為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柔媚勁健,盡善盡美,為書法名品。其真蹟傳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智永再傳於弟子辨才,為唐太宗用計取得。太宗得此真蹟後,唐初多位書法名家曾加以臨摹,其中以歐陽詢的最為逼真,被鐫刻於石碑上。太宗死後,王羲之的真蹟殉葬昭陵,歐陽詢的摹本石碑則為契丹人所得,流落於定武。...
耳鬢廝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鬢廝磨」義指耳旁的鬢髮相互摩擦。《紅樓夢》第七二回:司棋和姑舅兄弟在大觀園中幽會,被路過的鴛鴦撞見,因為害怕東窗事發病倒了。鴛鴦得知後前來探望,並且發誓不會說出去,司棋拉住她哭著道:「咱們從小耳鬢廝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待,我也不敢待慢了你。」述說小時候相處親暱如同姐妹的情景,感謝鴛鴦的恩情。另外在《紅樓夢》第七九回,賈寶玉聽到迎春出嫁的消息,想到「當時姊妹們一處,耳鬢廝磨」,感嘆自此一別,再相見也不會和先前一般親暱。在這裡「耳鬢廝磨」都是指小兒女間親暱的相處情形,現在則多指男女相戀親密相處的情形。後來「耳鬢廝磨」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親暱。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衡門下,望雲歸遠山。但要尊中物,餘事豈相關。  交無是非責,且得任疏頑。日夕臨清澗,逍遙思慮閑。  出去唯空屋,弊簀委窗間。何異林棲鳥,戀此複來還。  世榮斯獨已,頹志亦何攀。唯當歲豐熟,閭裏一歡顏。 夏景端居即事  北齋有涼氣,嘉樹對層城。重門永日掩,清池夏雲生。  遇此庭訟簡,始聞蟬初鳴。逾懷故園愴,默默以緘情。 始至郡  湓城古雄郡,橫江千里馳。高樹上迢遞,峻堞繞欹危。  井邑煙火晚,郊原草樹滋。洪流蕩北阯,崇嶺郁南圻。  斯民本樂生,逃逝竟何為。旱歲屬荒歉,舊逋積如坻。  到郡方逾月,終朝理亂絲。賓朋未及宴,簡牘...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