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雕蚶鏤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飲食奢侈。如:「自從他發了財以後,每日雕蚶鏤蛤,飲酒享樂。」
鼎食鳴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鼎盛食,鳴鐘為號。形容生活奢侈豪華。明.張景《飛丸記》第二九齣:「擁侯封鼎食鳴鐘,賴朝廷破格推崇。」也作「擊鐘鼎食」。
排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鋪張奢侈的形式和場面。《儒林外史》第二四回:「錢兄弟,你看老爹這個體統,豈止像知府告老回家,就是尚書、侍郎回來,也不過像老爹這個排場罷了!」《紅樓夢》第二回:「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儘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又不能將就省儉。」
巷議街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街談巷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街談巷議」即大街小巷裡人們的談說議論,此語較早見於漢代張衡的〈西京賦〉。「西京」指的是西漢首都長安(今西安),〈西京賦〉即以長安為題材,描寫京城氣勢萬千的地理環境、富麗堂皇的建築和社會中各色人物的生活,也揭露了王公貴族的奢侈和腐敗。提及辯士形象時,文中有段話:「若其五縣遊麗,辯論之士。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約略想見一群伶牙俐齒的辯士,就駐足在五陵街頭,高談闊論種種風流人物的興衰起落,並褒貶品評其善惡得失。後來「街談巷議」被用來指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而且一般用於指稱民間的輿論,如: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序〉文中提到一句俗諺:「街談巷...
擊鐘鼎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鐘,樂器。鼎,貴重的食器。擊鐘鼎食指古代達官貴人家擊鐘為號,列鼎而食。比喻生活極為奢侈華靡。《文選.張衡.西京賦》:「擊鐘鼎食,連騎相過。」也作「鳴鐘列鼎」、「鼎食鳴鐘」、「擊鐘陳鼎」、「鐘鳴鼎食」。
南開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切勿虛妄浮誇,必可無往不利,左右逢源。(3) 「儉」:儉,約也,也就是節儉省約的意思。物慾足以矇心,奢侈足以喪志,所以揮霍無度的糜爛生活,是社會禍亂的根源。因此凡事不可浪費,必須恆念物力維艱,必須謹身節用,刻苦耐勞,知足始能「常樂」,節儉方可「養廉」,是青年學子和從事教育工作者,必備的品德修養,故應處處節省用度,克勤克儉,如此定能成為操守廉潔、品德高尚之正人君子。(4) 「樸」:即樸實、樸素,毫無矯揉造作的意思,亦即孟子所謂「良知、良能」,希望本校師生,皆能「致良知」,以發揮「正其誼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其功」的大胸襟...
汰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分奢侈。《左傳.昭公元年》:「楚王汰侈,而自說其事,必合諸侯,吾往無日矣。」
不豐不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禮記.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此之謂也。」不過於奢侈,也不太過節省。後比喻不增不減。如:「這筆預算照原案通過,不豐不殺。」
方丈盈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飯的食物擺滿一丈見方那麼廣。形容生活非常奢侈。漢.杜篤〈祓禊賦〉:「于是旨酒嘉肴,方丈盈前,浮棗絳水,酹酒醲川。」也作「食前方丈」、「食味方丈」。
李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李璟(916年-961年),字伯玉,原名徐景通,南唐建立後改名李璟,對後周稱臣後又為避後周信祖諱而改名李景,是李昪的長子。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因此也被稱為中主、嗣主。昇元七年(943年)李昪過世,李璟繼位,改元保大。李璟即位後,改變父親李昪保守的政策,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皆因繼承人爭位而內亂的馬楚及閩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李璟死於961年,時年47歲。他的廟號是元宗,諡號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文學作品李璟的詞作被收入《南唐二主詞》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