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奮不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亡「奮不顧身」,實在是個好人啊!如今降敵也是迫於無奈。後來「奮不顧身」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用來形容奮勇向前,不顧生死。
絕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楚莊王與群臣宴飲,日暮酒酣,殿燭熄滅,有人扯美人衣裳,美人絕斷其冠上纓索,請王點火查看。楚王反令群臣盡絕冠纓,而後點火,使扯衣者不致受辱。後二年,楚與晉戰,有一將奮勇殺敵,卒勝晉國,王問其人,即是夜絕纓之人。見漢.劉向《說苑.卷六.復恩》。後以絕纓比喻輕薄犯錯之人。《文選.曹植.求自試表》:「臣聞明主使臣不廢有罪,故奔北敗軍之將用,秦魯以成其功;絕纓盜馬之臣赦,楚趙以濟其難。」晉.張華〈輕薄篇〉:「絕纓尚不尤,安能復顧他。」
身先士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戰時統帥奮勇殺敵於眾士兵之前。《舊唐書.卷五三.李密傳》:「公當身先士眾,早定關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人廣也!」也作「身先士卒」。
風馳電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哪些輔佐人才?呂尚認為一支強大的軍隊,應該有七十二位優秀的幕僚,並就其職掌及能力一一回答。論及陣前奮勇殺敵的將領時,呂尚說:「一個好的將領,應該兼備智慧和魄力,平時要善於維護調度武器裝備,一旦出征,就像風和電一樣的快速,殺得敵人措手不及,完全不知道他從何而來。」「風馳電掣」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速度極快。
奮不顧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亡「奮不顧身」,實在是個好人啊!如今降敵也是迫於無奈。後來「奮不顧身」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用來形容奮勇向前,不顧生死。
弓開得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旗開得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旗開得勝」指戰旗才一張開,就得到勝利。這句成語本用在軍隊開戰預期得勝。如元代劇作家關漢卿的《五侯宴》雜劇中,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說父親兵多將廣,手下人人奮勇善戰,並用「旗開得勝」形容兵力之強,一開戰就取得勝利。「旗開得勝」後來也被用來比喻事情才一開始就獲得成功。
水火不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畏避任何艱險。《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若有驅使,奮勇直前,水火不避。」《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師傅若有用著我四人處,我們水火不避,報答師傅。」
奮身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亡「奮不顧身」,實在是個好人啊!如今降敵也是迫於無奈。後來「奮不顧身」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用來形容奮勇向前,不顧生死。
手無寸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無寸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手無寸鐵」原作「手無寸刃」。《異苑》一書所記皆神話傳說之事,其中記載晉代一則故事:住在順陽南鄉的楊豐和兒子楊香在田裡收割穀物時,被出沒的老虎給咬住,年僅十四歲的楊香,手上沒有拿任何短小鋒利的武器,直接捉住老虎的脖子,結果救了父親一命。刃就是鐵器,所以後來從這裡演變成「手無寸鐵」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手上沒有拿任何武器。另外在較早的文獻漢朝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已可見到「人無尺鐵」一詞,意思是說:士兵傷亡慘重,箭矢也用完了,手上連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沒有,還是奮勇爭先上前殺敵。
亂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指混亂的戰爭場面。[例]他在亂軍中奮勇殺出一條生路,才能倖免於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