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佛教用語。指有情識作用的生命體。《義足經.卷上》:「是世樂如見夢,有識亦何見。」也作「眾生」、「有情」。
悁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憂思、憂悶。《詩經.陳風.澤陂》:「寐無為,中心悁悁。」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詩六首之四:「如何又須別,使我抱悁悁。」
夢裡南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者引生下車,入其門,升自階,己身臥於堂東廡之下。生甚驚畏,不敢前近。二使因大呼生之姓名數聲,生遂發如初。見家之僮僕擁篲23>於庭,二客濯足於榻,斜日未隱於西垣,餘樽24>尚湛於東牖。夢中倏忽25>,若度一世矣。生感念嗟歎,遂呼二客而語之,驚駭。因與生出外,尋槐下穴。生指曰:「此即夢中所驚入處。」……時生酒徒周弁、田子華,並居六合縣,不與芧L從旬日矣。生遽遣家僮疾往候之。周生暴疾已逝,田子華亦寢疾於床。生感南柯之浮虛,悟人世之倏忽,遂棲心道門,絕棄酒色。後三年,歲在丁丑,亦終於家。時年四十七,將符宿契之限矣。 〔注解〕 (1) 吳、楚:吳地和楚地一帶,地約在今江蘇、湖南、湖北等範圍。 (...
殞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亡。《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常恐殞沒,孤負國恩,寐永歎,夕惕若厲。」
夢寐魂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夢寐以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夢寐以求」這個成語是從《詩經.周南.關雎》中的「寐求之」一語演變而來。在《詩經》第一篇〈關雎〉中,描述一個男子在河邊邂逅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回家以後,朝思暮想,「寐求之」,意思就是說他無論是清醒著還是睡著了,沒有一刻不在想怎樣去尋求佳人,與她締結良緣。後來「夢寐以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願望強烈而迫切。
伏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伏臥在枕上。《詩經.陳風.澤陂》:「寐無為,輾轉伏枕。」後指病臥在床。《紅樓夢》第五七回:「黛玉伏枕喘息了半晌,推紫鵑哭道:『你不用搥。你竟拿繩子來勒死我是正經。』」
毛髮悚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挽其衣。虡曰:「令嗣先在此矣。」蓋數年前所失稚子也。虡曰:「君且歸,徐當相迎。」興祖方攬轡,蹶然而。明日,遍告常所來往者,疑為不祥。未幾,因出謁1>,過婁氏之門,毛骨凜然俱竦2>,即得疾。扶歸家,信宿3>而卒。卒後,其表弟陳振夢見之,與語如平生。振曰:「聞兄為冥吏,信否?」興祖唯唯。振又曰:「人持盃珓來卜者,兄能告以吉凶乎?」曰:「大渾王雅不喜此。」振曰:「然則兄為大渾王官屬邪?」興祖遽曰:「吾失言,吾失言。」號慟而去。振驚,尚依約聞其哭聲云。 〔注解〕 (1) 出謁:外出拜見。謁,音|ㄝˋ。 (2) 毛骨凜然俱竦:全身由外到內都感到寒凜恐懼。凜然,寒冷。竦,恐懼,通「悚」。 (3...
明珠掌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掌上明珠」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傅玄〈短歌行〉(據《樂府詩集.卷三○.相和歌辭》引)長安高城,層樓亭亭。干雲四起,上貫天庭。蜉蝣何整,行如軍征。蟋蟀何感,中夜哀鳴。蚍蝣偷樂,粲粲其榮。寐念之,誰知我情。昔君視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1>,棄我溝渠。昔君與我,如影如形,何意一去,心如流星。昔君與我,兩心相結。何意今日,忽然兩絕。 〔注解〕 (1) 何意一朝:為何忽然有一天。何意,為何、何故。
思過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知已超過一半,謂所悟已多。《易經.繫辭下》:「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唐.楊烱〈王勃集序〉:「有稱孔夫子而謂之曰:『易有太極,子其勉之。』而循環,思過半矣。」
達權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通權達變」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傳二》先主上言漢帝曰:「……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遂得使操窮凶極逆,主后戮殺,皇子鴆害。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歷年未效。常恐殞沒,孤負國恩,寐永歎,夕惕若厲。今臣群寮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翼,五帝損益,此道不廢。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福。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操惡直醜正,寔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大司馬漢中王。臣伏自三省1>,受國厚恩,荷任2>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