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食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一切米穀及食物。《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其入中國必下領水,領水之山峭峻,漂石破舟,不可以大船載食糧下也。」也作「糧食」。
|
進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進出發。[例]我們沿著蜿蜒的小徑,向陡峭的山崖進發。
|
地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勢。[例]地勢陡峭、地勢平坦
|
玲瓏八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八面玲瓏」。見「八面玲瓏」條。01.宋.饒節〈送趙廉訪〉詩:「飛來之峰可圖寫,畫工搖筆不敢下。玲瓏八&a04506-002.jpg;(面)尚能摩,萬古冷泉那可畫!」02.宋.釋重顯〈送寶相長老〉詩:「玲瓏八&a04506-002.jpg;(面)自回合,峭峻一方誰敢窺?」
|
賈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88~843)字浪仙,號無本,唐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初落拓為僧,後還俗。工詩,好苦吟,為韓愈所重,文宗時賈坐謗,貶長江主簿,故時人稱為「賈長江」。詩風清奇幽峭和孟郊相近,世稱為「郊寒島瘦」。著有《賈長江集》。
|
廬山面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廬山真面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廬山三面臨水,煙雲瀰漫,千巖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以窺得全面真貌。因此,宋代文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詩,即是描寫廬山的奇景。前兩句寫出了廬山群峰的千變萬化,橫看是連綿不絕的山嶺,側看又是陡然峭立的奇峰。隨著觀看山嶺位置高、低、遠、近的不同,看到的景色也隨之而異。後兩句則描述在廬山中,根本無法看清整個廬山的全貌。道出了人身在事物中,往往無法看清它的真相,暗喻「當局者迷」的意涵。後來「廬山真面目」就被用來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如《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詩兮只一家,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細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
|
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即函谷,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靈寶縣西南。函俗從山作「崡」。以其峭壁險峻如山,又以「崤」為其山名。《集韻.平聲.咸韻》:「崡,山名,在肴陵。」
|
牙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人說過的言論、見解。如:「拾人牙慧」。《西湖佳話.孤山隱跡》:「為詩孤峭澄淡,自寫胸臆,絕不襲人牙慧。」也作「牙後慧」。
|
大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景物的美觀壯盛。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
|
江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色是善於擬古,面貌酷似,幾可亂真。江淹勤學古人的作品,使他擺脫一些絢麗之風,寫出許多在流麗中又含有峭拔蒼勁的詩篇。因此,南朝文學批評家鍾嶸在《詩品》中說江淹「善於摹擬」。 著作一、辭賦《恨賦》《別賦》《傷愛子賦》《哀千里賦》《四時賦》《麗色賦》《丹砂可學賦》二、詩歌《雜體詩三十首》三、散文《獄中上建平王書》《袁友人傳》四、史書《齊史·十志》(已佚)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