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08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變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小雅》自〈六月〉至〈何草不黃〉;〈大雅〉中,〈民勞〉至〈召〉,皆為周朝中衰後亂世所產生的作品,故稱為「變雅」。與治世所產生的「正雅」相對。
臨水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途跋涉或遊覽山水名勝。唐.楊烱〈送并州上人詩序〉:「況乎人生天地,嶽鎮東西,良時美景,始雲蒸而電激,臨水登山,忽風流而雨散。」唐.劉禹錫〈酬馬大夫登洭口戌見寄〉詩:「新辭將印拂朝纓,臨水登山四體輕。」也作「登山臨水」、「登山涉水」。
祖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餞別。《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傳.東平憲王蒼傳》:「於是車駕祖送,流涕而訣。」唐.楊烱〈送并州上人詩序〉:「麟閣良朋,祖送於青門之外。」
四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謂無常現象的四種特徵。如生、住、異、滅;生、老、病、死;離、合、違、順。南朝梁.簡文帝〈莊嚴法師成實論義疏序〉:「四相乃無常之刀,三聚為苦家之質。」
潰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擾亂的樣子。《詩經.大雅.召》:「昏椓靡共,潰潰回遹。」
法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佛法廣大難測。南朝梁.簡文帝〈莊嚴法師成實論義疏序〉:「況乎慧門深邃,入之者固希;法海波瀾,汎之者未易。」唐.王勃〈梓州元武縣福會寺碑〉:「詞源迅委,振法海之波瀾;義宇宏深,接禪宮之閫奧。」
引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咎自責。《書經.大禹謨》:「帝初于歷山,往于田,日號泣于天,于父母,負罪引慝。」唐.柳宗元〈唐故祕書少監陳公行狀〉:「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焉,德之厚也。」
昏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監、閹人。《詩經.大雅.召》:「蟊賊內訌,昏椓靡共。」唐.陳子昂〈漢州雒縣令張君吏人頌德碑〉:「我有聖帝撫令君,遭暴昏椓惸寡紛,民戶流散日月曛。」
末如之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辦法、莫可奈何。《抱朴子.內篇.塞難》:「吾所以不能嘿者,冀夫可上可下者,可引致耳。其不移者,古人末如之何矣!」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五.端平襄州本末》:「九月十日,聞王帶所納叛軍來襄,人疑其反復不常,而末如之何。」
八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的極深處。晉.陸機〈白雲賦〉:「攄神景于八幽,合洪化乎煙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封禪》:「樹石九,泥金八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