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河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道。《清史稿.卷一二九.河渠志四》:「請自峪口起,開河溝一,直達汾水。」
|
守此失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顧此失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顧此失彼」原作「守此失彼」。薛道衡(西元540∼609),字玄卿,隋河東汾陰人,歷仕北齊、北周、隋王朝。與李德林、盧思道齊名,為當時文壇領袖。後因論時政,及隋煬帝妒其文才,被殺。隋文帝開皇八年,薛道衡被任命為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隨從晉王楊廣、宰相高熲出兵伐陳。高熲曾問薛道衡此次征戰是否能成功,薛道衡舉出了四個理由,說明此戰必勝。其中的第四個,薛道衡認為隋朝因行王道而強大,陳朝則因無德而顯得弱小。而且陳的軍隊不超過十萬人,以其西起巫峽、東至滄海的地勢而言,如果軍隊分散則顯得孤立而力量單薄;若是軍隊全部聚集於一處,則會防守住這裡,卻失去了其...
|
一覽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目了然」之典源,提供參考。 《朱子語類.卷一三七.戰國漢唐諸子》徐問文中子1>好處與不好處。曰:「見得道理透後,從高視下,一目瞭然2>。今要去揣摩,不得。」 〔注解〕
(1) 文中子:王通(西元584∼618)字仲淹,隋代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西)人。曾西遊長安,奏〈太平十二策〉,不為所用,退居河汾教授,受業者眾多,卒後門人諡曰文中子,相傳有《中說》十篇,內容多後學者所偽託。
(2) 瞭然:清楚、明瞭。
|
勢不並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勢不兩立」之典源,提供參考。 #◎1《戰國策.楚策一》1>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夫以楚之強與大王之賢,天下莫能當2>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則諸侯莫不南面3>而朝於章臺4>之下矣。秦之所害於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故為王至5>計,莫如從親6>以孤秦。大王不從親,秦必起兩軍:一軍出武關;一軍下黔中。若此,則鄢、郢動矣。臣聞治之其未亂,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後憂之,則無及已。故願大王之早計...
|
惡稔禍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稔,成熟。惡稔禍盈比喻作惡極多,已到末日。《周書.卷六.武帝紀下》:「偽齊違信背約,惡稔禍盈,是以親總六師,問罪汾、晉。」也作「惡貫滿盈」。
|
明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兩原指易經中的離卦。離卦論象為日,日又有明之意。因離卦有上下二體,故稱為「明兩」。為兩明前後相續之象。語出《易經.離卦.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後指帝王賢能可明照四方。《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詩.王粲詩》:「不謂息肩願,一旦值明兩。」《文選.謝瞻.張子房詩》:「明兩燭河陰,慶宵薄汾陽。」唐.李善.注:「鄭玄曰:『明兩者,取君明上下以明德相承,其於天下之事,無不見也。』」
|
呂梁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位於今山西省西部,黃河與汾河之間。主峰在離石縣東北。昔日大禹治水,鑿呂梁以通黃河,便是指此。也稱為「梁山」。
|
下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江河下游的出口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洞過水注》:「西入于汾,出晉水下口者也。」
|
石君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元平陽(今山西省臨汾縣)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的戲曲家,著有雜劇十種,現存《秋胡戲妻》、《曲江池》和《紫雲庭》三種。
|
須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勒索。《新唐書.卷一六五.列傳.鄭餘慶》:「以沙陀兵奄入其地,壁汾東,釋言討賊,須索繁仍。」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有振武都頭卒,不堪一行人須索。忽操白刃,入斫聖美。」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