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都不像。《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不比,乍生後學,謾自逞虛名。」
鬼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亂瞎扯。《通俗常言疏證.鬼神.鬼打》引《豔雲亭劇》:「今日出去,遇著個痴子,鬼打了半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機搗亂、占人便宜。《醒世恆言.卷二三.金海陵縱欲亡身》:「迪輦阿不善躧水,朕亦淫其妻以報之。」
滾砂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貝殼象牙白,殼皮淡黃,殼厚而非常膨脹,殼呈圓角的三角形,殼頂圓肥,膨脹,後端突出變扁和殼體落差很大,全殼面散佈微細顆粒,殼後端突出部顆粒較多,光滑部分可以看出微弱的成長紋,右殼比左殼稍大。
天瀚海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鏝頭形,背緣爲均衡的大圓弧形,前、後背緣與前、後緣的交接部分,更爲圓曲。前緣略大於後緣,爲正圓弧形,後圓爲偏弧形。腹緣中央部分爲凹入,前、後兩側突出。殼表覆有分布均勻並緻密的毛細孔或顆粒。殼體爲饅頭形,膨脹。背緣爲均衡的大圓弧形,最高點位於中央子午線 上,但不突出。前、後背緣彎曲,中間有時稍微突出。前緣稍大於後緣,前緣爲圓弧形,後緣爲偏弧形,向前下緣突出。腹緣中央凹入,前、後兩側突出。殼表粗糙或有小顆粒,一條凹陷的中央淺縱溝出現於殼表,但不顯著。
囫圇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囫圇吞棗」之「囫圇」,典源作「崙」。「崙」同「囫圇」。囫圇,整個。「囫圇吞棗」指吃棗子時不加咀嚼,把整個都吞下去。#語本《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趙州大蘿蔔頭》。後用「囫圇吞棗」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 △「生吞活剝」
鞭辟入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一.師訓》學只要鞭辟1>一作約。近裡,著己2>而已,故「切問而近思3>」,則「仁在其中矣4>」。「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只此是學質美者,明得盡,查滓便化,卻與天地同體。其次惟莊敬持養,及其至則一也。 〔注解〕 (1) 鞭辟︰鞭策、激勵。辟,音ㄅ|ˋ。 (2) 著己:從自己身上下功夫。 (3) 切問而近思:審問、慎思立身處世的道理。出自《論語.子張》。 (4) 仁在其中矣:可以知道如何為仁,了解仁的道理。出自《論語.子張》。
大智若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清.薛福成《庸庵筆記.卷二.史料.駱文忠公遺愛》:「或謂駱公生平,不以經濟自命,其接人神氣穆,人視之,固粥粥無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愛,在楚在蜀,自有諸賢擁護而效其長,豈其大智若愚耶?」
心猿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漢‧魏伯陽《參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馬四馳。」唐‧許《題杜居士》詩:「機盡心猿伏,神閑意馬行。」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 2.語譯 形容心意好似猴子跳躍、馬匹奔跑一樣控制不住。形容心裡想東想西,清靜不下來。形容心思飄浮不定。佛教以猿、馬性喜外馳來形容眾生的心不能安住。後用來形容心意不定、不能自持。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
虛懷若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覺戒備得像要防守四鄰的窺伺,拘謹恭敬得像個賓客,和藹可親得像冰塊融解,敦厚質樸得像塊未經雕琢的素材,然融合得就像激濁的江水,心胸開闊得像空曠的山谷。像這樣的人,不會驕傲自滿,所以才能夠去除舊有的弊端,不斷地更新進步。典源又見《老子》第四一章。「上德若谷」是表述不同等級的人聽到了同樣高深的道理,會有不同的反應。修養最高深的人會去努力實踐,修養中等的人半信半疑,修養低下的人則一笑置之。這是因為「道」的呈現往往是出乎常理之外的,正如最高尚的道反而好像最低下的山谷,所以一般人才聽了不容易體會。後來「虛懷若谷」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為人謙虛,能接納他人的意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