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7.9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情不自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感激動得無法承受。南朝宋.明帝〈罪始安王休仁詔〉:「追尋悲痛,情不自勝。」也作「情不自堪」。
足蹈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舞足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朝廷樂章,分為風、雅、頌三大類。今日留傳的《詩經》序文,有大序、小序之分,大序置於十五國風之前,論述詩歌的產生、功能及體制等;小序則置於各詩篇首,說明各詩的主旨及背景。大序說:詩,是志趣的表現。當心中的志趣用語言抒發出來,便成為詩。但如果內心情感激動到用語言表達還覺得不足時,就會發出嘆息的聲音;當發出嘆息聲仍覺不足時,便會以吟詠的方式來抒發;以吟詠的方式猶感不足時,便會不知不覺地揮手舉足,舞動跳躍起來。後來「手舞足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亦用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激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激動振奮。唐.高適〈酬河南節度使賀蘭大夫見贈之作〉詩:「感時常激切,於己即忘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一回:「雖是一般的感激,然而總沒有這種激切。」
熱辣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形容情緒激動。如:「讀到人類為民主而奮鬥的歷史,心中都熱辣辣的,敬佩這些人充滿理想的精神。」
跺跺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腳連連用力踏地,表示極度憤怒、不滿、著急等激動的情緒。如:「她生氣的跺跺腳,二話不說,轉頭就走了。」
水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被激動而起的水泡。唐.李白〈送崔氏昆季之金陵〉詩:「峽石入水花,碧流日更長。」
熱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情激動所流下的眼淚。《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他又想起女兒,心裡哽咽,那熱淚直滾出來。」
衝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引發激動。《三國演義》第二九回:「毒已入骨,須靜養百日,方可無虞。若怒氣衝激,其瘡難治。」
慨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情緒激動高昂。晉.潘岳〈馬汧督誄〉:「慨慨馬生,琅琅高致。」
辭淚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敦因為念在家族的情分上,還是放過了王彬。「聲淚俱下」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極度悲慟、激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