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30.45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受阻隔、欺騙。如:「蔽塞」、「蒙蔽」。《楚辭.屈原.卜居》:「知盡忠,而蔽鄣於讒。」《戰國策.齊策一》:「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左右逢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右兩邊都能夠得到水源。指學道有得,即可得心應手,取用不。語本《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後比喻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滑。清.朱彞尊〈合刻集韻類篇序〉:「紐分畛域,注相引證,庶乎取諸左右逢源矣夫。」也作「左右逢原」。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弩射出的箭,到射程盡頭,已經沒有力道。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不能再發揮效用。參見「彊弩之末」條。《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曹操之眾,遠來疲憊,近追豫州,輕騎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
江郎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郎,指南朝梁文人江淹。江郎才盡原指江淹少以詩文著稱,獨步當代。晚年時,偶憩於一亭中,夢見郭璞索還五色筆,自此江淹作詩絕無佳句。典出《南史.卷五九.列傳.江淹》。比喻文思枯,佳作不再。《鏡花緣》第九一回:「如今弄了這個,還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鬧的真是江郎才盡了。」也作「江淹才盡」。
力挽狂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力挽救險惡的局面。[例]我們動員了所有的人力,希望能力挽狂瀾,化險為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有的道理或原則。通「義」。《漢書.卷三三.魏豹傳》:「其誼必立魏王後乃可。」《文選.張衡.思玄賦》:「願力以守誼兮,雖貧窮而不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卻、而。如:「欲速則不達。」《孟子.梁惠王下》:「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盡、用盡。《戰國策.韓策一》:「料大王之卒,悉之不過三十萬。」《新唐書.卷一九三.忠義傳下.龐堅傳》:「賊將阿史那承慶悉銳攻之,傳城百里,樹木皆刊。」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沈守正〈與柴延喜書〉:「奉世來遊講下,便有休戚與共之誼,縱躬碎心,以謀其不逮。」
百折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百折不撓」條。 01.《明史.卷二八○.何騰蛟等傳》:「贊曰:『……夫節義必窮而後見,如二人之力致死,靡有二心,所謂百折不回者矣。』」 02.《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想要留住她這番遠行,又料著那位姑娘,俠腸烈性,定是百折不回,斷非三兩句留得住她。」 參考詞語︰百折不磨注音︰ㄅㄞˇ ㄓㄜˊ ㄅㄨˋ ㄇㄛˊ漢語拼音︰bǎi zhé bù mó釋義︰義同「百折不撓」。見「百折不撓」條。 01.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一八.批評.批新序二十條》:「至誠為國,百折不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