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3.62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摧殘。《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唐.張昌齡〈對高潔之士策〉:「山林不夭,風雲以之通氣。」
開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許月卿〈次韻陳肇芳竿贈李相士〉詩:「集思廣益真宰相,開誠布公肝膽傾。」
肝膽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鄉里屢屢受到人們的汙辱和輕視,受過「胯下之辱」,但他仍舊忍辱負重,等待一展抱負的時機。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之後,韓信投身項梁麾下。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但都沒有受到重視,於是他離開楚營,投靠劉邦。劉邦本來也沒有重用他,丞相蕭何知道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屢次向劉邦推薦,劉邦將信將疑,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之後,終於確信韓信是個人才,遂拜為大將軍。韓信屢建奇功,他先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順利取下關中,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在井徑口「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攻克齊都臨淄後,楚將龍且領二十萬人馬來救,韓信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截阻淮水,利用「半渡而擊」的辦法,趁楚軍渡水之時掘開上游的堤防,將楚軍沖得...
名列前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茅,通「旄」。旄,旄牛。前茅,古代行軍打仗時,前行的兵士所拿的竿頂用旄牛尾裝飾的指揮旗幟。一說茅即茅草,春秋時代楚國行軍,有人拿著茅草當旗幟走在軍隊前面,或擔任斥候。「名列前茅」,指其名列於隊伍前面。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後用「名列前茅」比喻成績優異,名次排在前面。 △「獨占鰲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裝在竿上,有特別圖案,作為某種標幟或號令的布帛或紙。如:「國旗」、「旌旗」、「令旗」、「搖旗吶喊」。《文選.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而響應。」宋.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詞:「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謀害。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一折:「夫人教我所算了他,我可下不的手。」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三折:「有鐵旛竿白正圖了他財,又算他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豎起。如:「豎立」、「立竿見影」。《水滸傳》第三一回:「又將兩扇門立在牆邊,先去吹滅了燈火。」
具體而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總體內容大多具備了,只是形體或規模較小而已。《孟子.公孫丑上》:「子夏、子游、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唐.白居易〈醉吟先生傳〉:「所居有池五六畝,竹數千竿,喬木數十株,臺榭舟橋,具體而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在旗旒上畫龍,並在旗竿竿頭繫鈴作為裝飾的旗子。《爾雅.釋天》:「注旄首曰旌,有鈴曰旂。」晉.郭璞.注:「縣鈴於竿頭,畫蛟龍於旒。」《孟子.萬章下》:「庶人以旃,士以旂。」漢.趙岐.注:「旂,旌有鈴者。」
痀僂承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譯文孔子到楚國去,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孔子說:「先生真是巧啊!有門道嗎?」駝背老人說:「我有我的辦法。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疊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那麼失手的情況已經很少了;疊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那麼失手的情況十次不會超過一次了;疊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也就會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臨近地面的斷木,我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