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夏目漱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橫町(今東京都新宿區喜久井町)一個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1874年,七歲,入淺草壽町的戶田學校。夏目自幼喜歡漢學,14歲開始學習中國古籍,少年時曾立志以漢文出世。23歲,夏目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現東京大學)。1889年,就學期間的夏目因受好友正岡子規等人影響而開始寫作;同年9月9日,他的漢文暑假遊記《木屑錄》脫稿。《木屑錄》不僅是漱石最早彙集成冊的作品,且署名為「漱石頑夫」。漱石二字來源於唐代《晉書》的故事漱石枕流,一開始是子規的筆名,為夏目借用,並最終成為了他的正式筆名「夏目漱石」。1895年,在愛媛縣松山中學任教...
濡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潤澤化育。漢.揚雄〈劇秦美新〉:「厥被風濡化者,京師沉潛,甸內匝洽。」
2.指社會成員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習得文化規範、價值實踐與生活模式的過程,enculturation的音譯。參見「社會化」條。
渾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號、綽號。《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官人難道不知王安石即當今之丞相?拗相公是他的渾名。」《水滸傳》第二九回:「小弟自幼從江湖上師父學得些小槍棒在身,孟州一境,起小弟一個渾名,叫做金眼彪。」也作「混名」。
天涯地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天涯海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天涯海角」原作「天涯地角」。徐陵是南北朝有名的文人,自幼聰穎好學,八歲能詩文,十二歲熟誦《老子》、《莊子》。他本是梁朝官員,出使東魏時被扣留,後又被齊扣留,前後達六年之久。直到西魏攻陷江陵,齊和梁恢復邦交,徐陵才得以返梁。不久,陳霸先代梁自立,號陳武帝,徐陵遂仕於陳,位至太子少傅、左光祿大夫。徐陵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為宮體詩和駢文。當時國家的重要詔告文書,也多由徐陵起草,〈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便是其中之一。當時南方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民族,這些地區自秦、漢、三國以來,雖陸續設立郡縣,但與北方仍少融合。直到東晉,因為政治重心南移,南方民族才擴大和北方...
作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繪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家道富厚,自幼聰明,寫字作畫,工絕一時。」《紅樓夢》第二三回:「每日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
丘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丘逢甲(1864~1912),一名倉海,字仙根,臺灣苗栗人。中日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後曾發起建立「臺灣民主國」,最終失敗內渡中國。(註1)目錄1 生平1.1 早年1.2 臺灣民主國的失敗1.3 抱憾遺民2 詩作選錄3 參考書目 生平 早年丘逢甲生於同治3年(1864)淡水廳銅鑼灣(今苗栗銅鑼),自幼聰穎過人,據說7歲能做詩、26歲考取進士,有「東寧才子」之稱。因為目賭官場腐敗,藉口辭官返臺(官員須迴避本籍),以教育為職志投入各書院講課。(註2) 臺灣民主國的失敗光緒20年(1894)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確定割讓與日本,引起全...
才傾八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才高八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才高八斗」原作「八斗之才」。謝靈運是晉宋間的詩人,謝玄的孫子,襲封康樂公,後世又稱為謝康樂。謝氏是東晉以來的名門高第,謝靈運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學甚佳,自幼就受到賞識,長大後極欲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後來劉裕代晉自立,國號宋,對於謝氏,劉宋雖仍採取拉攏的態度,實際上則漸漸地削弱謝氏的特權地位。謝靈運在政治上失意後,轉而寄情於老莊思想與山水景物之間。當時流行玄學思想,文學作品也以玄言詩為主,但受限於體材及作者才能,玄言詩被人評為平淡枯躁,即使點綴了幾句山水詩句,也難以改變其呆板的本質。直到謝靈運集中力量,刻畫山水景物,才為南朝詩壇開展新的氣象。他的山...
小妮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婢女。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楔子》:「又有個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兒的,喚做紅娘。」
武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擊刺等武術方面的技藝。如長拳、太極拳、劍術、刀術、槍術、棍術等。《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封傳》:「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我自幼空自學了一身武藝,遭天倫之慘,奔波辛苦,數十餘年。」
一刀見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針見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陶侃(西元259∼334),字士行,潯陽人,東晉名臣。父親早年亡故,自幼由母親撫養成人,並以恩威並重的方法教導,對陶侃日後為官的清廉,有著很大的影響。典源此處是記錄陶侃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陶侃上廁所時,看見一個身穿紅衣、包著頭巾的人,說他以後會做到八州都督的官位。另外一個看相的人,也說他左手中指有一條垂直的指紋,將來地位會非常尊貴、崇高,會得到「公」的爵位。陶侃就用針刺破手指,鮮血噴灑到牆壁上,居然形成了一個「公」字。再用紙包裹手指,而「公」字竟愈發明顯。陶侃後來果真當了八州的都督。這是關於「一針見血」的一段故事。後來「一針見血」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裡演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