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50、60年代是臺灣自戰後荒蕪裡復甦更生的年代,作曲家周萍(1926-1971)生逢此時,是國語流行歌曲及電影音樂的一顆灼灼明星。他創作了〈綠島小夜曲〉、〈願嫁漢家郎〉、〈美麗的寶島〉等傳唱不歇的國語流行歌曲,1963年以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大放異采,成為華人影圈首屈一指的電影音樂大師。他畢生創作了數百首歌曲,完成了一百部以上的電影音樂,三度獲得金馬獎最佳音樂,和一座亞洲影展最佳音樂,為臺灣作曲家在國際影壇上爭光不少。周萍的一生猶如浮浪飄萍,他出生成長於大陸,嶄露頭角於臺灣,最終在香港引領風騷。他被公認是臺灣國語流行歌曲的開創者,也是第一位在國語流行歌曲裡敘寫臺灣的作曲家。他的歌曲不但表現了懷懷鄉思土的「中國情結」,也融入大量臺灣元素,呈現了他鄉漸成故鄉的「臺灣想像」。 資料更新時間:109.4.24
黑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介: 黑枕鶲為台灣特有亞種鳥類,普遍分布於全島各地。海拔 1500公尺以下的樹林裡皆可看見。以定點捕食的方法專門吃昆蟲, 繁殖於3月至7月間。
孔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vo cristatus
雄鳥體長200~229公分,雌鳥體長86公分。腳灰白色。雄鳥羽色鮮豔;頭部色,眼睛周圍白色,具黑色過眼線;頭冠似花叢,呈色;自頸部、胸部、腹部至背部皆為色;尾上覆羽相當長,撐開時可見樹枝狀的綠色羽毛,其間雜有、憰和黃色的眼狀斑紋,尾羽基部則為黃色。雌鳥頭部褐色,具黑色花叢狀頭冠;臉部至喉部白色,但有黑色過眼線;後頭至頸部為綠色;背部褐色;胸、腹部白色,但胸部雜有少許的褐色斑紋。
分布於亞洲南部,包括斯里蘭卡、印度和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出現於海拔1,500公尺以下。現被引進到世界各地,成為觀賞鳥類。
棲息於落葉林、半開闊的河谷環境,性喜灌木叢,但也會出現在高的作物田內,例如甘蔗園。食性廣,包括穀物、漿果、綠色作物、昆蟲、小型爬蟲類和哺乳類。平時於地面行走,少飛行,晚上則在樹上休息。叫聲宏亮,但單調、刺耳。屬於一夫多妻制。雄鳥尾上覆羽相當長,求偶展示時雄鳥會將尾羽舉起並展開成扇形,慢慢背對雌鳥,並轉動尾羽,以吸引雌鳥與其交配。巢築於灌木叢或草叢,每窩可產3~5卵,雌鳥單獨孵卵,孵化期28天。
鳥綱(Class Aves)
雞形目(Order Galliformes)
雉科(Family Phasianidae)
尾日守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helsuma cepediana (Merrem, 1820)
成體全長最大約有15公分;眼大,瞳孔圓形;體背面鱗片為顆粒狀,腹面則為覆瓦狀排列;指、趾頭有吸盤但無爪;雄性個體具有明顯的肛前孔,雌性則無;體背面為綠色到深青綠色,上雜有許多不規則的紅色斑塊,兩眼到鼻尖有一倒U字形紅色斑紋。
模里西斯島及留尼旺島。
喜棲息於雨林的樹上,也會出現於人類的房舍牆上;為日行性守宮,以昆蟲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雄性個體叫聲大,尤其在繁殖期時會發出又大又尖的叫聲;交配時雄守宮會快速的繞著雌守宮移動,並點頭、振舌尖叫,待雌守宮接受後,雄守宮會由後面接近,並咬住雌守宮的頸部以完成交配,交配後雌守宮會於樹皮下等隱密的地方產下2~3顆卵,約於40~45天後孵化,剛孵出的幼體約有4公分長。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守宮科(Family Gekkonidae),Geckos
僧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謂佛教僧團所住的林苑。一般指佛教寺院。梵語saṃghārāma的音譯。《四分律》卷一九:「舍夷城中諸婦女俱梨諸女人,持飲食至僧伽中供養。」也作「伽」、「僧」、「僧伽摩」、「僧伽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像深海一樣的顏色。參見「靛」條。
2.深色。
塔迎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澳洲中部阿塔部落,載歌載舞恭迎外族訪客的一種表演;婦女只出席但不參與演出。雖然許多澳洲原住民的舞蹈,基本上很相似,但這種迎賓舞是每次有來賓蒞臨都會重新編排,並作曲向嘉賓表達敬意;來自另外一個部落的來賓,會將其背記下來,返鄉以後將這些舞蹈加入他們自己所蒐集的節目中。身為主人者,一旦把舞贈送出去之後,絕不會再拿出來上演。迎賓舞是在離營地有段距離,已事先預備好的特別舞蹈場地舉行,通常有十二名男子表演,分成二行,輪流前進和後退、再相互穿越,移動時用似馬騰躍的高躍步;男士們拿木棍互擊打出節奏,而舞者則用來敲擊地面。其中會有獨舞者演出獨舞,他快速衝向一行或另一行,舞者們則以奇特的側步邊吼叫邊騰躍,邊低降...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翅扁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19.6-24.7 mm;全身呈黑色但翅鞘色。前胸背板通常沒有凹陷,但某些個體兩側輕微凹陷,表面具明顯的點刻(punctures);點刻在兩個凹陷中間會消失,而在凹陷上比較明顯,側緣具一些短的刺毛;翅鞘具微細點刻,點刻覆蓋著蠟,端部具一些長的刺毛。
南洋銀漢魚或美銀漢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therinomorus lacunosus (Forster, 1801)
體延長而細,略呈圓柱形,體形較本科之他種為粗壯;頭及眼適度大小,頭部無小棘列。前上腭骨較長,末端超過瞳孔前緣;其前上突起及側突起短而寬,且前上突起之高度與其寬度相等。下腭骨上方略呈弧形,其後部不急速高聳;前鰓蓋骨之後緣具一明顯缺刻。背鰭2枚,第一背鰭始於體背中央之略後方,具4~6棘;第二背鰭位於第一背鰭之略後方,具1棘及8~11軟條;臀鰭與第二背鰭對在而略前位,具1棘及12~17軟條;腹鰭亞胸位;肛門較前位,開於腹鰭末端之腹緣;尾鰭開叉。無側線,體側鱗為圓鱗,鱗片大,具5縱列,一縱列有39~44枚鱗片。兩腭齒細小,絨毛狀;口蓋骨及鋤骨均有齒。活時,體呈綠色或灰色,體側及頰部銀白色,且常帶彩虹...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也出現於紅海至東南地中海。
為海水魚,白天經常大量群集出現於近岸。大部分於夜間索餌,其食物包括浮游性魚卵、甲殼類、鰮類之幼魚、有孔蟲及橈腳類,大部分之浮游生物其最大體型小於0.5公釐。
在漁業上並無單獨之統計,主要以拖曳網捕獲,可食用,亦為海鳥及其他魚類之餌料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銀漢魚目(Order Atheri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銀漢魚亞目(Suborder Atherinoidei)
銀漢魚系(Series Atherinomorpha)
銀漢魚科(Family Atherinidae),Silverside
三斑蓋刺魚(嘴新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polemichthys trimaculatus (Cuvier, 1831)
體長卵型;吻鈍;體橙黃色;頭頂與鰓蓋上方各有一瞳孔大小之黃邊淡青色眼斑;臀鰭具一寬黑色帶;成魚(圖(一))的體色與幼魚(圖(二))不同,體長可達30公分。
日本、中國、台灣、菲律賓、東南亞。
棲息於珊瑚礁區,以無脊椎動物如海膽、海參等為生的肉食性魚類。
為大眾化的觀賞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蓋刺魚科(Family Pomacanthidae),Angelfish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