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順從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源的要求的一種特定反應。(註一)根據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要使他人順從(Compliance)自己的請求,多半可採取兩個或更多相關要求為主的技巧,使自己的請求成功機率加大。第一步先設下圈套,第二步就能達到自己原先設定的目的,以Robert Claldini在《影響力:科學與實踐》一書的分類,可區分為四種連續性的要求方式:(註二) 得寸進尺法(foot-in-the-door technique)
懇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懇真摯。[例]看他說得那麼懇切,你就答應他的請求吧!
自告奮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動請求擔負冒險犯難的事。《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這饒守原本只有這一個兒子,因為上頭提倡遊學,所以他自告奮勇,情願自備資斧,叫兒子出洋。」《孽海花》第二五回:「海軍必要個有膽識不怕死的人,何太真既然自告奮勇,何妨利用他的朝氣。」
先聲奪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楚莊王圍鄭,鄭襄公肉袒牽羊請降。夏,六月,晉師救鄭,與楚對陣,諸將和、戰主張不一。晉魏錡曾向晉君請求擔任公族大夫而未得,趙旃請求擔任公卿也未得,兩人都懷恨在心,想要晉師打個敗仗。所以請求派他們去向楚軍挑戰,但晉君不允許;又請求去邀請楚人來同盟,晉君接受,派二人一起前去。這時侯,晉、楚之君事實上都有意和解,晉君深怕二人懷恨前往,也許會滋生事端,為求有備無患,所以派出兵車前往接應。楚營將領潘黨看見兵車揚起的塵土,立刻向中軍告急,孫叔敖就說:「寧可我們先侵犯敵人,不要讓敵人侵犯我們。《詩》說:『元戎十輛,在前面開道。』就是要搶先攻擊敵人。《軍志》也說:『搶在敵人前面,可以劫奪敵人的戰鬥意志。』我...
一會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片刻,短暫時間。[例]我猶豫了一會兒,才答應他的請求
搖尾乞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狗搖著尾巴,以討主人歡心。後形容人有所請求,卑躬屈膝向人討好。唐.韓愈〈應科目與時人書〉:「若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非我之志也!」明.汪錂《春蕪記》第一一齣:「這丫頭怎麼罵我搖尾乞憐,終不成我是狗?」也作「乞憐搖尾」。
斬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隱公六年》載,春秋時,結鄰的陳、鄭二國時常發生爭端而彼此交惡。後來鄭國曾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與陳國和平共處。當時,陳桓公弟五父認為廣結善緣是國家的重要施政方針,因此建議接受講和。但陳桓公卻認為宋、衛兩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陳桓公沒有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說:「治理國家的,看到惡人惡事,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這樣除去惡的,善的才能發揚。後來「斬草除根...
爾詐我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爾虞我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楚莊王率領大軍攻打宋國,包圍宋國的都城。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國一直無法攻下宋國。宋國城內糧食的供應也將近匱乏,又聽說楚國將要在宋國內建造房屋,打算長期屯兵,因此宋國人民都非常害怕。宋國因此派大夫華元進入楚營,請求退兵。華元在一天夜裡來到楚軍統帥子反的營帳中,威脅說:「我們宋國現在的情況,已經到了交換孩子來充飢,拿死人骨頭當柴火來煮飯的地步了,儘管如此,我們寧願戰死,也絕不接受城下之盟。如果楚國能退兵三十里,那宋國對於楚國將會唯命是聽。」子反聽了也很驚恐,只好和宋國簽訂盟約,同意退兵三十里。宋國和楚國因此講和,並以華元為人質,盟約中明白地寫著:...
央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懇求、請求。《紅樓夢》第六一回:「少不得央求寶二爺應了,大家無事。」《老殘遊記二編》第二回:「把兩位師爺請出去,再三央求,每人送了他二十兩銀子,才算免了那一晚上的難星。」
噬臍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噬齊」同「噬臍」。要人用嘴咬自己的肚臍,是做不到的事。根據《左傳.莊公六年》記載,楚文王出兵攻打申國,路經鄧國時,鄧祁侯因為楚文王是自己的外甥,於是設宴款待。這時騅甥、聃甥、養甥三人請求鄧祁侯趁機殺了楚文王,他們認為將來滅掉鄧國的人一定是楚文王,如果不儘早動手,以後再後悔,就來不及了。但是鄧祁侯不答應。結果莊公十六年,楚文王出兵滅掉鄧國。後來「噬臍莫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後悔已遲。「噬臍莫及」完整語形見於明朝焦竑《玉堂叢話.卷七.規諷》:「宜鑒覆轍,為宗社生靈永遠之謀,失今不圖,噬臍莫及。」意思是:為了人民社稷著想,要避免重蹈覆轍,免得後悔已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