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惡作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弄過度而令人難堪的行為。《聊齋志異.卷一.狐入瓶》:「一日,竄入,婦急以絮塞瓶口;置中,燂湯而沸之。瓶熱。狐呼曰:『熱甚,勿惡作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焚燒。如:「熯焚」。漢.王充《論衡.譴告》:「今熯薪燃,火猛則湯熱,火微則湯冷。」《西遊記》第三五回:「那怪物著實無情,一連搧了七八扇子,熯天熾地,烈火飛騰。」
從壁上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作壁上觀」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閒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1>下者十餘壁2>,莫敢縱兵3>。及楚4>擊秦5>,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注解〕 (1) ...
絕薪止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底抽薪」。見「底抽薪」條。01.《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枚乘》:「(枚)乘奏書諫(吳王濞)曰:『……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不絕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猶抱薪而救火也。』」
曳尾泥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寧願貧困而自在的活著,不願尊貴禮遇而備受拘束。參見「曳尾塗中」條。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險些兒早狗烹錡,做不得脫頴囊錐,尚兀是曳尾泥塗。」後亦比喻為行為卑鄙齷齪,如龜拖著尾巴在泥地中爬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葉伯芬的曳尾泥塗,大都如此,這回事情,不過略表一二。」
水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晶。唐.杜甫〈麗人行〉:「紫駝之峰出翠,水精之盤行素鱗。」宋.歐陽修〈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詞:「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信不由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3>之?苟有明信,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注解〕 (1) 中:同「衷」,內心。 (2) 質:音ㄓˋ,人質。春秋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常互以人作抵押,以取信對方。 (3) 間:音ㄐ|ㄢˋ,挑撥、分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置於甑底,防止食物掉落鍋中的竹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炊忘箸箄,飯落中。」
言不由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3>之?苟有明信,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薀藻之菜,筐筥錡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注解〕 (1) 中:同「衷」,內心。 (2) 質:音ㄓˋ,人質。春秋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常互以人作抵押,以取信對方。 (3) 間:音ㄐ|ㄢˋ,挑撥、分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炊具,似而大口。《說文解字.金部》:「鍑,大口者。」《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胡地秋冬莖寒,春夏甚風,多齎鬴鍑薪炭,重不可勝。」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