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6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Cixius serratu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體色為褐色,體軀未覆蓋蠟粉,前胸背板及足黃褐色,前翅透明且橫脈灰色,頭頂基寬為中長的1.1倍,口針長達後足基節,前翅具12端室及5亞端室且無刺毛,後足跗節刺排列為7/6-7,雄蟲體翅長為5.7公厘,前翅長為4.85公厘,雄性生殖器之生殖節對稱,腹緣中央突起以腹面觀為三角形,尾節基部三分之一處窄且端部以側面觀變寬,端緣以尾端觀可見中央凹陷,把握器對稱,陽具有2突起。
|
Metabraxas rubrotincta Inoue, 198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etabraxas rubrotincta Inoue, 1986與日本的M. paucimaculata Inoue關係相當接近,但其翅底色較白帶桃紅色,黑色的小盤室斑紋較小,前翅具中線、後中線及亞外緣線且彎曲更強烈,因為外緣隆起更強烈,且後面兩條線又與其平行之故。橫線的翅脈點較小,特別是亞外緣線的點比paucimaculata小。腹面更白。M. tincta亦為相近之種類,但其翅脈點較上述兩種更大。M. tincta翅底色則與paucimaculata.相當類似。至目前為止,本種的生態習性及寄主植物尚不清楚。本種敘述主要引用Inoue(1986)所發表文獻內容。
|
Diptilomiopus cumingis Huang, 200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ptilomiopus cumingis體呈梭形,雌性長159μm,硬皮板長30μm、寬56μm。硬皮板葉存在,硬皮板網紋呈網狀,具小室,中線由前端1/6至1/3處,臨中線由前端1/3至1/2處,沿硬皮板之前側緣具有一排10個的小室,硬皮板中央具5個橫越的小室,後方具有2個小室。背毛瘤存在但背毛消失。足部膝節消失,腿節具有橫脊起,前跗節及腿節毛消失;基節區平滑,第一基節瘤及毛消失,第二節毛長12μm,Ct2-Ct2相距7μm,第三節毛長18μm,Ct3-Ct3相距26μm;爪末端呈球形;羽爪複型,具7裂。寄主植物為對葉榕Ficus cumingii Miq.;游走於寄主植物葉背,並無造成明...
|
Quedius (Raphirus) leeng Smetana, 199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uedies (Raphirus) leeng 整體特徵上與 Q. goang ,非常類似,但差異如下:體型較小,顏色較暗,大多為均勻亮黑色,副器顏色較暗,中後足脛節中央平面和後足腿節側面很明顯顏色較暗。Q. Leeng 體型較小,觸角短,頭上微點刻形成較大網狀且粗糙,前胸背板微點刻則在中央部份形成網狀。目前僅發現於玉山主峰。標本可藉由篩檢亞高山帶的苔蘚叢和各種各種檜屬植物與杜鵑花灌叢混生的地層各種腐質而得。截至目前為止,有關本種之文獻僅有一篇,因此本種之描述以Smetana (1995) 所發表之原始文獻為主。
|
Rhynacus championi Huang, 199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紡棰形,雌性體長約116μm, 雄性未發現,硬皮板前葉缺乏,硬皮板網紋呈室狀,中線、臨中線完整,二者近似平行,背毛瘤及背毛缺乏,足部節正常,第一基節瘤及毛缺乏,羽爪為複形,粗狀,具八裂,後體部背板據一短中脊,側毛缺乏,性蓋具有約四條橫脊,棲息於菊花木(Bauhinia championi)葉背上,無明顯為害症狀,分佈於臺灣。此種與R. carolinensis(Keifer, 1940)相近似。
|
Quedius (Raphirus) meei Smetana, 199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uedius meei體色為紅磚色,紅棕色至棕色,前胸背板常為淺黃色,頭則從亮黑色至在後端三分之二處具亮黑色斑點,使複眼旁之條紋和上頰色淺,前胸背板具明顯,不規則暗色中央斑點,有時會被細長之前胸背中線分裂為二個斑點。腹部有時略向端部變黑。附器紅磚色至紅棕色,所有脛節中央色較暗,但以後足脛節最為明顯,其他前足脛節或中足脛節較不明顯。Q. meei 與其他種類不同處在於:頭部和胸部的顏色,前翅在點刻間具微小點刻,陰莖內囊具一對細長之暗色結構。本種發生於山區的森林環境中,從2200公尺至約3100公尺處。 標本可發現於中海拔山區的常綠闊葉林至高海拔山區的針葉林內地表的苔蘚、枯枝落葉和其他腐屑中。截...
|
Taijutarus triangulus Huang et Wang, 200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ijutarus triangulus體呈梭形,雌性長152μm,硬皮板長41μm、寬54μm。硬皮板葉存在,硬皮板網紋中線及臨中線完整,彎曲,臨中線分叉向後,於基部2/3處與橫線相連,並延伸至側緣,橫線各具4條叉線朝向前端,於橫線中央具一個三角形小室,中線與臨中線間具有3條橫線,分別位於基部1/5處、1/2處、3/4處,亞中線消失。背毛瘤及背毛消失。足部節正常,爪末端呈球形,羽爪單形,具8裂,基節區域平滑,第1基節毛長6μm,Ct1-Ct1相距9μm,第2基節毛長18μm,Ct2-Ct2相距8μm,第3基節毛長18μm,Ct3-Ct3相距25μm。寄主植物為細圓藤Pericampylus...
|
Ectomomyrmex javanu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型螞蟻,職蟻單態型,工蟻體長8.3–12.5mm。頭型矩型,後頭微凹。頭蓋明顯條紋狀刻紋,密布短絲狀毛。頭楯前緣中央微微凹陷,具頭楯側毛著生。大顎呈三角型,大顎前緣齒突10個。觸角12節,無明顯錘節。複眼大。前胸背板無突起,前中胸背板縫明顯,前中胸背板密布短絲狀毛。後胸背板溝明顯。前伸腹節氣孔呈長橢圓型,前伸腹節密布針狀毛。中足脛節與後足脛節各具有2根脛節距,一個櫛齒狀一為針狀。腹柄節無柄部,瘤部呈三角型,後緣斜傾,腹柄節下突起呈三角狀突起。腹錘背板著生許多直立針狀毛,螫針明顯。體軀單色黑色。
|
Bryaxis tychobythinoides Lobl and Kurbatov, 199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ryaxis tychobythinoides 體色,腿節和觸角為均一之紅棕色,觸角最後一節,脛節和跗節顏色較淺。觸角梗節很明顯地長度長於寬度,雄蟲前足脛節不具亞端齒。本種發現於原始闊葉林與西洋杉混生之森林內倒樹上的枯枝落葉和苔蘚中。至目前為止,有關本種之文獻僅有一篇,因此本種之描述以Löbl 和Kurbatov (1996) 所發表之原始文獻為主。
|
Quedius (Raphirus) shan Smetana, 199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uedius shan 體色從磚紅色至磚紅棕色,頭亮黑色至在後端三分之二處具亮黑色斑點,使複眼旁之條紋和上頰色淺,前胸背板有些區域變暗,有時全部暗色,從暗棕色至亮棕黑色,但邊緣除外,色較淺。腹部明顯具彩虹色彩,附器磚紅色至棕磚紅色,所有脛節中央色暗,但有時前足脛節色較淺。Q. shan 與Q. chang 的差別除了陰莖構造外,還有前翅表面點刻間具微點刻,而與Q. meei不同處除了陰莖構造外,在於頭部與胸部顏色型式不明顯,且腹部背板上的點刻較稀疏。本種發生於2100公尺至略超過3000公尺山區的森林環境中,可於常綠闊葉林中或闊葉林與針葉林之混生林中,在接近小溪或森林滲流處,以篩檢苔蘚、枯枝...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