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擾亂、貽誤。《說文解字.言部》:「詿,誤也。」《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漢有賊臣……絕先帝功臣,進任姦宄,詿亂天下,欲危社稷。」《漢書.卷四.文帝紀》:「濟北王德反上,詿誤吏民,為大逆。」
冷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出帶有譏誚、輕蔑、不滿、或怒意的笑。唐.李白〈上李邕〉詩:「世人見我恆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三國演義》第五回:「紹舉目遍視,見公孫瓚後立著三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裡冷笑。」
改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更正錯誤。如:「這份稿子需要校對與改錯。」
2.改變措施。《楚辭.屈原.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壞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或攻訐他人的言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因在制臺跟前,狠狠的說了他些壞話。」
負義忘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惠與好處,反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一個個槽拋糞,一個個負義忘恩,自來魚雁無音信。」也作「忘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抵觸。《說文解字.牛部》:「啎,逆也。」《漢書.卷九○.酷吏傳.嚴延年傳》:「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與啎。」唐.顏師古.注:「啎,逆也。」
大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老虎的別稱。《水滸傳》第一回:「風過處向那松樹後,奔雷也似吼一聲,撲地跳出一個吊睛白額錦毛大蟲來。」
搬口弄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蓄意調唆、搬弄是非。《水滸傳》第四四回:「必然嫂嫂見我做了這些衣裳,以定後有說話。又見我兩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也作「搬弄口舌」、「搬脣遞舌」、「搬脣弄舌」。
奉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抱頭鼠竄」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蒯通知天下權在信,欲說信令漢,乃先微感信曰:……當今之時,兩主縣命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臣願披心腹,墮肝膽,效愚忠,恐足下不能用也。方今為足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勢莫敢先動。……信1>曰:「漢遇我厚,吾豈可見利而恩乎!」通曰:「始常山王2>、成安君3>故相與為刎頸之交4>,及爭張黶、陳釋之事5>,常山王奉6>頭鼠竄,以歸漢王。借兵東下,戰於鄗北,成安君死於泜水之南,頭足異處。此二人相與,天下之至驩也,而卒相滅亡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今足下行忠信以交於漢王,必不能固於...
名不虛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俠傳.序》,內容則是表述自漢朝建立以來,有不少知名的俠義之士,像朱家、田仲、王公等人,他們雖然經常違法律的規範,但因為廉節、有義氣,又懂得謙讓,因而贏得世人的稱頌,絕非空有其名,所以值得為他們立傳。文中也用了「名不虛立」之語。後來「名不虛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與實際相符,而非徒有虛名。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