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0.45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打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各地行走賣。《水滸傳》第五一回:「都頭出去了許多時,不知此處近日有個東京新來打踅的行院,色雙絕,叫做白秀英。」
踢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雜耍技。以腳踢或用手撥弄,使物體轉動,不墜於地的雜技。如踢瓶、弄碗、踢缸等。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秀才,與你這一間幽靜的房兒,隨你自去打筋斗,學踢弄。」元.汪元亨〈折桂令.韜光晦跡〉曲:「會踢弄徒勞手足,使機關枉費心術。」
縫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裁縫衣物的手。如:「這件禮服的縫工很細。」
鐵板快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曲。流行於山東,表演時不用鑼鼓,無需道具,演唱者以二片月牙形鐵板發聲伴奏,唱詞鏗鏘有力,一氣呵成。內容大都述說武松的故事。如:「今年的新年晚會,鐵板快書,深受觀眾喜愛。」
打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酒令。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九.閒人》:「更專以參隨服役資生,舊有百業皆通者,如紐元子,學像生叫聲,教蟲蟻,動音樂,雜手,唱詞白話,打令商謎,弄水使拳,及善能取覆供過,傳言送語。」元.張可久〈上小樓.東風酒家〉曲:「東風酒家,西施堪畫,打令續麻,攧竹分茶。」也作「行令」。
打花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術。人們腰間繫花鼓,手拿兩根或三根鼓棒,交互擊鼓,然後輪番拋鼓棒於空中,不停飛舞,鼓聲不斷,且隨著節奏翩翩起舞。打過一陣,鼓棒收於手中,徐徐擊鼓且唱詞。如此週而復始的表演,稱為「打花鼓」。
拖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曲唱腔中為表現情緒而需要拖長的部分。有長有短,有的用於句中,有的用於句尾。在演唱中,拖腔多為字音尾音的延長,有的則加上襯字或襯詞。是對原唱腔的進一步發揮,可以增強音樂的表現力。
單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一種流行於北京、天津和東北等地的曲。由明清流行的時調小曲和岔曲合流後逐漸形成,初為三人或多人分別彈三弦、打八角鼓拆唱,稱為「八角鼓」。後由一人演唱並手持八角鼓司節奏,另由伴奏者彈三弦,所唱內容多為民間故事,稱為「單弦」。也作「單絃」。
評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參見「蘇州評彈」條。
鐵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鐵片製作的工品。鍛打鐵片成線條,鉤成圖案,再塗上黑色或棕紅色,製成掛屏,用於壁飾。相傳為安徽蕪湖鐵匠湯鵬所創。也稱為「鐵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