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2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悼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念哀悼死者的哀歌。如:「他作了首悼歌追念亡妻,詞曲動人,之鼻酸!」
焚屍揚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焚燒屍骨,揚棄骨灰。形容極端仇視。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舊.燒坯》:「其母恨禮甚,又詣刑部請照陶和氣例,凌遲後焚屍揚灰。」也作「焚骨揚灰」。
表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揚揭示。《宋史.卷三四九.列傳.郝質》:「平居自奉簡儉,食不重肉,篤于信義。田朏不振而死,為表揭前功,官其一孫。」《宋史.卷四四六.忠義列傳一.張克戩》:「事,詔贈延康殿學士,贈銀三百兩、絹五百匹,表揭門閭。」
賣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販賣報紙。
田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袈裟。出家人所穿的衣裳。因為出家人是眾生的福田,供養出家人有大功德,故稱為「田衣」。《廣弘明集》卷二五:「竊:真俗異區,桑門割有生之戀;幽顯殊服,田衣無拜首之客。」也稱為「福田衣」。
撲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然、突然。《董西廂》卷七:「那君端道,撲然倒地,只鼻內似有浮氣。曲匝了半晌,收身強起,傷自家來得較遲。」
赴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赴,應合。赴節指應合其節奏。《文選.陸機.文賦》:「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絃而遣聲。」《文選.劉孝標.重答劉秣陵沼書》:「靡蓋山之泉,絃歌而赴節。」
冰炭不同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對立的雙方無法調和或不能相容。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罏。」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豈不冰炭不同罏,也似咱賢愚不並居。」也作「冰炭不同器」。
對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答事狀,陳述案情。《史記.卷一○一.袁盎傳》:「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見竇嬰,為言吳所以反者,願至上前口對狀。」《明史.卷一九九.李鉞列傳》:「鉞累疏力爭,帝皆不納,至責以抗旨,令對狀。鉞引罪乃罷。」
2.訴訟者的供詞。用以對核與訴狀中所陳各詞有無出入者,稱為「對狀」。
風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語。漢.焦延壽《易林.卷八.咸之頤》:「華言風語,自相詿誤,終無凶事,安寧如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