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93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清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瘦、削減。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香消了六朝金粉,清減了三楚精神。」《金瓶梅》第七十九回:「爹清減的恁樣的,每日飲饌也用些兒。」
阿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朝及唐人常用的指稱詞。相當於這或這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見佛經云:『理亦應阿堵上。』」
左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秦置尚書丞,漢代沿置。至東漢時,分置左右丞,主持尚書臺,監察百官。唐時於尚書省僕射之下設左右丞,左丞總領吏、戶、禮三部的事務,右丞總領兵、刑、工三部事務。六朝沿之。元時將尚書省併入中書,設中書省左右丞,至明廢之。清末各部置左右丞,位次侍郎。民國初年政事堂亦設左右丞,輔佐國務卿。
龍翔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龍飛鳳舞」之典源,提供參考。(一) 南朝梁.武帝〈草書狀〉(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卷六.武帝》引)厥體難窮,其類多容,婀娜如削弱柳,聳拔如裊長松。婆娑1>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2>龍。 〔注解〕 (1) 婆娑:委婉曲折。娑,音ㄙㄨㄛ。 (2) 蟠:音,ㄆㄢˊ。盤伏、盤曲。(二) 宋.岳珂《桯史.卷二.行都南北內》行都之山,肇自天目,清淑扶輿之氣,鍾而為吳,儲精發祥,肇應宅緯。負山之址,有門曰朝天,南循其陝為太宮,又南為相府,斗拔起數峰,為萬八盤嶺,下為鈞天九重之居,右為複嶺,設周廬之衛止焉。舊傳讖記1>曰:「天目山垂兩乳長,龍騫2>鳳舞到錢塘。山明水秀無人會,五百...
辭色俱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聲色俱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聲色俱厲」一語,普遍出現在晉和六朝的文獻,例如裴啟《語林》、劉義慶《世說新語》、《晉書.卷六.明帝紀》等。在較早的《語林》中提到一段故事:晉時石崇與王愷鬥富,用盡了華美的東西來裝飾車馬服飾。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經常幫助王愷,給他一些珍寶。有一次,晉武帝把一枝高二尺左右的珊瑚賞賜給王愷,這珊瑚樹枝條茂盛,世上很少有能與它媲美的。王愷把它拿給石崇看。石崇用鐵如意敲它,隨手就打碎了。王愷非常惋惜,聲音臉色都非常嚴厲。石崇說:「不值得遺憾。」就叫手下把自己的珊瑚拿來,高達三尺、四尺,光彩奪目,總共有六十多枚。王愷看了神情顯得迷惘,一付若有所失的樣子。後來「...
陰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疑陰鏗的故事,是由後人根據顧榮的事件附會而成的。 著作原有文集三卷行世,今存《陰常侍集》一卷,有《六朝詩集》本(又名《陰常侍詩集》)一卷。另有《二酉堂叢書》本以及《叢書集成初編》本。 評價張溥《漢魏六百家集何記室集題詞》:「何仲言(何遜)文名齊劉孝標,詩名齊陰子堅。」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李侯(指李白)有長句,往往似陰鏗。」陳祚明《採菽堂古詩選》:「陰子堅詩聲調既亮,無齊、梁晦澀之習,而琢句抽思,務極新雋,尋常景物,亦必搖曳出之,務使窮態極妍,不肯直率。」
八斗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卒諡思,世稱陳思王。
利名韁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教。 (11) 眩曜:迷惑、惑亂。〔參考資料〕 ■漢.東方朔〈與友人書〉(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卷二五.東方朔》引)不可使塵網名韁拘鎖。怡然長笑。脫去十洲三島,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據《全宋詞.柳永》引)宴堂深。軒楹雨,輕壓暑氣低沈。花洞彩舟泛斝,坐繞清潯。楚臺風快,湘簟冷、永日披襟。坐久覺、疏絃脆管,時換新音。 越娥蘭態蕙心。逞妖豔、昵歡邀寵難禁。筵上笑歌間發,舄履交侵。醉鄉歸處,須盡興、滿酌高吟。向此免、名韁利鎖,虛費光陰。
下筆成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諡思,世稱為陳思王。有《曹子建集》。 (2) 屬文:連綴字句而成文,指寫文章。屬,音ㄓㄨˇ,綴輯、寫作。 (3) 太祖: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今安徽省亳縣)人。有雄才,多權詐,能文學。起兵擊黃巾,討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為丞相,拜大將軍,爵魏公,旋進爵魏王,加九錫。後卒於洛陽,子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4) 倩:請。 (5) 將:音ㄐ|ㄤˋ,率領。 (6) 援筆立成:拿起筆來立...
臺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宋時稱朝廷禁省為「臺」,故稱禁城為「臺城」。其舊址在今南京城北,玄武湖側,與雞鳴山相接。見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五.臺城少城》。唐.韋莊〈臺城〉詩:「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