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65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刮目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4>上代周瑜5>,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6>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7>。」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複以(卿)〔鄉〕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祕而不宣。權常歎曰:「人...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小心翼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翼翼小心注音︰|ˋ |ˋ ㄒ|ㄠˇ ㄒ|ㄣ漢語拼音︰yì yì xiǎo xīn釋義︰即「小心翼翼」。見「小心翼翼」條。 01.漢.趙曄《吳越春秋.卷一○.句踐歸國外傳》:「越王是日立政,翼翼小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 02.明.張鳳翼《灌園記.第一○齣》:「你須知翼翼小心,休辭憚晨興夜,為人役服勞奉承,休只管飢餐渴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言語遲鈍、不善言辭。如:「木訥」。《老子》第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左思》:「貌,口訥,而辭藻壯麗。」
鸞鳳和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陳國大夫懿氏為嫁女兒而占卜的卜辭。語本《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後比喻夫妻倆感情和諧。《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六出》:「似鸞鳳和鳴,相應青雲際。」元.白樸《梧桐雨》第一折:「夜同晝同行,恰似鸞鳳和鳴。」
正襟危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01.《宋史.卷四三六.儒林列傳六.李道傳》:「道傳少莊重,稍長,讀河南程氏書,玩索義理,至忘食,雖處暗室,整襟危坐,肅如也。」 參考詞語︰肅襟危坐注音︰ㄙㄨˋ ㄐ|ㄣ ㄨㄟˊ ㄗㄨㄛˋ漢語拼音︰sù jīn wéi zuò釋義︰猶「正襟危坐」。見「正襟危坐」條。 01.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二.安南供役紀事.試堅確賦》:「朱子肅襟危坐而答曰:『嗚呼!噫嘻!客何為而及乎此也?』」 參考詞語︰歛襟危坐注音︰ㄌ|ㄢˋ ㄐ|ㄣ ㄨㄟˊ ㄗㄨㄛˋ漢語拼音︰liàn jīn wéi zuò釋義︰猶「正襟危坐」。見「正襟危坐」條。 01.明.朱國楨《湧幢小品.卷一七.新掛教範》:「後值不飲時...
賓至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臺榭,以崇大諸侯之館,館如公。庫廄繕脩,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塓館公室。諸侯賓至,甸1>設庭燎2>,僕人巡宮,車馬有所,賓從有代3>,巾車4>脂轄5>,隸人6>牧圉7>,各瞻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賓至如歸,無寧菑患8>,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今銅鞮之宮9>數里,而諸侯舍於隸人10>。門不容車,而不可踰越;盜賊公行,而夭厲不戒11>。賓見無時,命不可知。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 〔注解〕 (1) 甸:音ㄉ|ㄢˋ,指甸人,古代掌管藉田柴薪之官。 (2) 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趴,身體向前傾靠在物體上。如:「倒伏」、「伏案」。《禮記.曲禮上》:「坐毋箕,毋伏。」
夜以繼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夙夜匪懈,通宵達旦,焚膏繼晷,廢忘食辨似: 「夜以繼日」及「通宵達旦」都有整夜都不停止的意思。 「夜以繼日」側重於整天整夜不間斷地工作;「通宵達旦」側重於整個夜晚都在工作。 夜以繼日 通宵達旦 辨似例句 ○ ㄨ 為了搶救被壓在廢墟中的人,救難人員正~、不眠不休地挖著土石。 ㄨ ○ 除夕之夜,大家~地放鞭炮,一片喜氣洋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燒毀。如:「火化」、「焚化」。《西遊記》第一三回:「獻過了種種香火,化了眾神紙馬,燒了薦亡文疏,佛事已畢,又各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