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惠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寫散文。她的散文多取材對於現代都市生活現象敏銳、細微、特殊的觀察,具有人文深度的思考,往往藉冷淡、尖銳、繁複、縝密、靈活的敘述去呈現這世界的異象,而探觸現代人的存在問題。有村上春樹的詭譎腦波、歷史學徒的考究嚴肅,為了抵抗一層不變的思考巢臼,一變再變千變萬化就是忠於迸發創意。崇拜偶像如海王子、三島由紀夫、史賓格勒、古谷實。作為一個新世代創作者,張惠菁試探著文學的諸般可能,逐漸推進寫作題材的邊界,尋找品種混同的新聲調。書寫溫柔又疏離的人間劇場。 觀點 文風自成一格,不斷追新求變,是她明顯自覺的創作氛圍,作品常採多線敘述或...
用管闚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見淺短拘泥的樣子。 (2) 直:只、不過。 (3) 用錐指地:用錐子測量大地。錐,用來鑽孔的尖銳器具。
沙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海岸堆積地形,形狀狹長,一端向水域延伸,一端與陸地相連。多出現在曲折的海岸或河口,且有沙或礫石供給之處。
蠟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原產中國大陸。莖高三、四公尺。葉對生,橢圓形,先端尖銳。花單生葉腋,花被片約十六枚,外輪黃色,內輪紫色,芳香甚烈。香氣與梅花相近,且色似蜜蠟,故稱為「蠟梅」。開花時含口如磬,故也稱為「磬口梅」。供觀賞用。多盛花於農曆十二月(臘月),故也稱為「臘梅」。
大花曼陀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品種,而株高亦隨之而有所不同。 葉大花曼陀羅的葉子一般為互生,具有長柄,呈長橢圓形或廣披針形,葉端尖銳,葉基部則歪鈍,全緣,葉面粗糙具毛。 花大花曼陀羅的花碩大,通常為腋生,單出,花冠為喇叭狀,通常在夜晚開花,花色有白色、黃色、淡紅色、紫色等。大花曼陀羅之花期長,近乎全年。 果實大花曼陀羅的果實為蒴果,近球形,表面密生短刺。 參考書目註1: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92年10月,頁401。註2:吳淑芬(1995),《花的奇妙世界:四季花語錄160則》,臺北市:綠生活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頁26...
筆力透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筆來書寫。於是用銳利的錐子在沙地上畫出勁拔峻險的形狀,也因此領悟了其中用筆的道理。書法用筆,要像用尖銳的東西在沙上作畫一樣,有時要隱藏筆鋒,顯現出深沉的感覺;當必須使用筆鋒時,就要遒勁有力,讓運筆的力量穿透到紙的另一面。如果可以達到同時呈現這兩種筆法的境界,自然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了。楷書與草書的運筆,如果能完全和畫沙的道理一樣,就能夠流傳久遠,達到與古人相同的水準。」後來「力透紙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書法遒勁有力。亦用來形容文章立意深刻有力。
針鋒相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針鋒相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針鋒相對」現在多用於指互相對立抗衡的狀況,與典源「針鋒相投」意義相反。《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天臺山德韶國師》記載,德韶國師在開釋弟子時說道:「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相,事無不通,理無不備。」意思是說:問話與回答同樣犀利尖銳,但彼此間又能相互投合,沒有絲毫的歧異、不一致,其中備載一切事理,投射於任何事物均無不通。至於將「投」改作「對」,如清代文康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九回:「這十三妹本是個玲瓏剔透的人,他那聰明正合張金鳳針鋒相對。」則與原有的相投義相反,表示相互對立,不相上下。
雲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爬樹時受下方韌帶牽引,自爪中伸出。在犬齒與體長的比例上,雲豹是貓科動物中犬齒最長的,連前方的臼齒也很尖銳。撕咬獵物時牠會用門齒、犬齒前臼齒咬住,再由強壯的頸部出力使頭向後拉扯撕裂肉塊。(註2) 特殊的獵捕方法一般貓科動物在獵捕時乃伏身接近,然後撲擊,就算是由樹上跳下,也要經過一番追趕才能捕獲獵物。然而雲豹除了地面撲擊外,還會悶不響的橫出獸徑的樹幹上等待,並且不時地輕擺著維持平衡的長尾巴,當有動物經過時使靈巧地翻身下樹,直接撲向動物,咬住頸部而將其制服。(註2) 食性雲豹是標準性的肉食動物,在樹幹上的松鼠、台灣獼猴,地上經...
一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良」與「丞相」、「御史」兩方互相詰難,有時用連綿詳細的說理,有時針對對方理論的弱點進行批判,或用尖銳的語言攻擊,或用生動的比喻突出論點,使得論點不斷地深化,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相刺〉篇中,桓寬便借大夫之口說道:「如果只通過一個小孔來看事物,就好像只通曉一個道理,而不知權衡整體,便以自己的無知來非議他人的論點,正如夏天的蟬不知道冬天的冰雪一樣,而這也正是像孔子、孟子這樣的聖人無法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啊!」後來「一孔之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的見識狹隘淺薄,無法通曉整體。
鐵蒺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古代軍用的障礙物。以尖銳的三角形鐵片聯綴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於道路上或淺水中,用以阻止敵人的侵入。《武備志.兵訣評.六韜.虎韜.軍用》:「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尺、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水滸傳》第四七回:「更兼死路裡,地下埋藏著竹簽、鐵蒺藜。」也稱為「渠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