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73 ms
共 3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伯道無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伯道,晉朝鄧攸的字。鄧攸為河東太守時,因避石勒兵亂,帶著自己的兒子及侄子逃難。途中數次遇到賊兵,鄧攸因不能兩全,乃丟棄兒子保全侄兒,以致沒有後嗣。見《晉書.卷九○.良吏傳.鄧攸傳》。後以伯道無兒比喻人沒有子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謝太傅重鄧僕射,常言『天地無知,使伯道無兒。』」也作「伯道之憂」。
|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河的面貌隨年月而有變化,而人的稟賦性格卻根深蒂固。比喻人的本性難以改變。明.徐𤱻《殺狗記》第二齣:「他縱無怨恨之心,奈絕無順從之美,正所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浮光略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題的。詩是用來「言志」,也就是用來「說出意念」的,只是為了把感情充分發抒,所以演變成詠歌,這雖然和正常言語不同,但也是「言」呀!怎能說「不落言筌」呢?詩也可以拿來表述諷刺的情感,這也就是論理呀!怎麼可以說是「不涉理路」呢?因此他認為嚴羽的見解就像嚴氏自己形容盛唐詩所用的一些比喻:「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一樣,都是「浮光略影」,看起來似有見地,其實就像一個人的腳跟沒踏在地面上一樣,是相當地空泛,不可信的。後來「浮光掠影」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的「浮光略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識粗淺,不夠仔細深入,也用來特指文章言論的內容膚淺空泛;有時也用來形容印象不深刻。
|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打完仗,平定天下後,武將便不再受重用,甚至還會被除掉。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爭奈韓信軍權太重,雄兵數十萬,戰將百餘員。常言道『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
打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打敗仗。《通俗常言疏證.武備.打敗》引《北史.邵護傳》:「相將至唐河北,被定州官軍打敗。」
|
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人無意害人,卻要提防他人害自己。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常言道:『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我說道人見老虎誰敢傷,虎不傷人吃個屁。」《醒世恆言.卷二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自古道:『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我要還了你劍,教你回去見師父去;你心中卻要拔劍斬吾!」
|
潑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潑出去的水難以收回。比喻既成的事實,難以更改。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誓今番潑水難收,到那裡問緣由,怎敢便信口胡謅。」《西遊記》第五一回:「小神只會放水,卻不會收水。常言道:『潑水難收。』」
|
求人不如求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請求別人不如依靠自己。指人做事不要依賴他人。《隋唐演義》第八回:「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己。』假若樊朋友一年不來,也等一年不成?」《紅樓夢》第七二回:「俗語說:『求人不如求己。』說不得,姐姐擔個不是,暫且把老太太查不著的金銀傢伙偷著運出一箱子來,暫押千數兩銀子,支騰過去。」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依賴所在地方的客觀條件討生活,或比喻從事什麼行業就靠什麼為生。如:「他家世居海邊,全家人都有豐富的捕魚經驗。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點也沒錯。」《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做公的買賣,千錢賒不如八百現。」《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原來杞縣知縣,每年出息有十來萬銀子,那書辦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也是弄得一手好錢了。」
|
神差鬼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差,雖然道死是他命該,你為甚無妨礙。〔王三云〕孩兒知道沒事,是包爺爺分付,教我背出來的。〔正旦唱〕常言道老實的終須在,把錯抬的尸首,你與我土內藏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