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前是英國殖民地,稱「北美十三州」,自一七七六年一月二日開始,使用一面英國國旗加上十三條紅白條紋的旗,稱為「大聯邦旗」(The Grand Union Flag),七月四日獨立建國後仍繼續使用。1777-1795一七七七年六月十四日的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上發表了第一面「星條旗」,將原本國旗左上角的英國國旗換成藍底與十三顆五角白星,以星星與條紋共同代表州數。後來六月十四日成了美國的「國旗日」,紀念國旗的誕生。1795-1818當時規定,州的數量變更時,國旗上的星星與條紋都必須一起變更,所以...
炫異爭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相炫耀、鬥奇爭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環聚于四馬路一帶,高張豔,炫異爭奇。」
把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守、護衛。《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晉陽田地裡必無軍馬把守,要密地去攻襲晉陽。」《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望見前面一座高山,十分險峻。那山頭上隱隱有旗在那裡把守。」也作「把住」、「守把」。
旗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麾下,旗之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樹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詣旗下。」
陳獨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他讀書。早年留學日本。1903年參加「拒俄運動」。1915年創辦《新青年》雜誌,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191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週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織,進行建黨活動。1921年3月24日,陳獨秀受陳炯明之邀在廣東建黨。在1925年到1927年的中國大革命中,多次反對共產國際的國共合作指示。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陳獨秀在黨報上表示單方面宣布退出國民黨。1927年大革命失敗對中國共產黨...
萬馬千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號仁威將軍。年五十六卒,諡武。 (2) 麾下:本指旗下,借指將帥的部屬。麾,音ㄏㄨㄟ,用來指揮的旗。 (3)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退。見「所向披靡」。
白旄黃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色的旗,黃色的斧鉞。語本《書經.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後用來比喻發兵出征。《孤本元明雜劇.智降秦叔寶.第一折》:「某十八歲同父起義,白旄黃鉞,平定兩京。收天下僭亂煙塵,勦四海奸雄賊子。」
野路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指非正常途徑,或非正統方法。如:「他的拳擊技術,獨樹一的野路子打法,讓對手吃足了苦頭。」
李清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照擅長以白描手法作詞,用字自然淺顯而音節和諧、詞意婉轉,經常在尋常詞語中創出新意,在文學詞壇中獨樹一,在詞的內容上,她以女性特有的藝術感受,使兩宋以來婉約雅詞的題材、意境更加深化及細膩,將婉約詞派推向了新的高峰。此外,藉由描寫個人的苦難遭遇,反映出兩宋之交整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悲劇,創造了「易安體」。
揭竿為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為旗」,出自西漢文學家兼政論家賈誼的〈過秦論〉。文中指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暴政,以致陳涉(名勝,字涉)能以一介貧賤之士,率領數百個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樹枝為兵器,高舉竹竿作為號召群眾的旗,使得天下人群起響應,終於遭到滅亡的命運。後來「揭竿而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起義舉事。在《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也引用了這一段文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