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91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口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塗抹在嘴脣上,以修飾脣形和使脣色更鮮潤的化妝用品。也稱為「口脂」、「脣膏」。
縱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任自己犯錯,並掩飾過失。見「文過飾非」條。01.漢.王充《論衡.寒溫篇》:「父子相怒,夫妻相督,若當怒反喜,縱過飾非,一室之中,宜有寒溫。」 
李下瓜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一些會引起別人猜疑的舉止。這種舉止就像走經瓜田,如果彎腰去整理鞋子,就難免會讓人懷疑:是否在借此來掩飾偷摘瓜果的行為呢?同樣的,走到李子樹下,如果舉手來整理頭上的帽子,難免會讓人起疑:是否在借此而偷採樹上李子呢?如果我們走經瓜田不納履,來到李樹下,不正冠,自然就不會引人猜疑了。後來就從這首詩演繹出「瓜田李下」這句成語,成為「惹人嫌疑」的代稱。
欲蓋彌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為了利益違背禮,也不會作出不義的事後,才感到愧疚。有的人想追求名聲,《春秋》卻不加記載,有的人想要掩飾,反而被明白地記了下來,這是為了懲罰不義之人。」後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就從原文「欲蓋而名章」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想要掩飾過失,反而使過失更加明顯。
飾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掩飾作假。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世俗飾偽行詐,為民巫祝,以取釐謝。」宋.歐陽修〈再辭轉給事中劄子〉:「非敢飾偽,上煩聖聰。」
矯情飾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掩飾真情而以假面目欺詐人。宋.朱熹〈與宰執劄子〉:「伏念熹昨以蒙恩進職,輒具辭免,非敢矯情飾詐,罔上盜名。」
化裝舞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加者掩飾本來面目,改扮成其他人物,甚至動物、神鬼形象,以增加樂趣的舞會。如:「他裝扮成巫婆參加聖誕節的化裝舞會。」
開布誠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範。 (4) 服罪輸情:坦承自己所犯的罪行,並誠心改過向善。 (5) 游辭巧飾:用沒有根據的言辭掩飾罪行,虛偽狡詐。
諱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瞞掩飾。如:「他從不諱飾自己的過失缺點。」
故淹珠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淹沒珠玉。比喻故意掩飾他人優點。明.陳與郊《昭君出塞》:「因此喬點畫圖,故淹珠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