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94 ms
共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旍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子的通稱。《文選.枚乘.七發》:「旍旗偃蹇,羽毛肅紛。」也作「旌旗」。
|
急颭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速飄動的樣子。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三折:「我且回身將楊衙內深深的拜謝,您娘向急颭颭船兒上去也。」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急颭颭搠旌旗,撲鼕鼕操畫鼓。」
|
捧心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胸皺眉,更顯嬌美。典出《莊子.天運》。後用以形容別具風韻,或病困愁苦的樣子。宋.辛棄疾〈菩薩蠻.旌旗依舊〉詞:「旌旗依舊長亭路,尊前試點鶯花數,何處捧心顰,人間別樣春。」也作「捧心妍」、「西子顰」、「苧蘿顰」。
|
文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文采的旌旗。為古天子的儀仗。後用以對人出行的敬稱,猶如今日稱「尊駕」。《喻世明言.卷三四.李公子救蛇獲稱心》:「倘蒙不棄,少屈文旆,至舍下與家尊略敘舊誼,可乎?」
|
排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彩絲或羽毛做成的下垂穗狀飾物,常置於馬車、樓臺、旌旗或帳幕的邊緣。也作「流蘇」。
|
青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畫有青雀的旌旗。《禮記.曲禮上》:「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
|
都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武考試。漢制以立秋日總試騎士。《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及都試講武,設斧鉞旌旗,習射御之事。」《晉書.卷二一.禮志下》:「漢西京承秦制,三時不講,惟十月都試。」
|
旛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宋時每遇立春日,用紙、絹剪成旌旗、金錢及燕、蝶等各種形狀,戴在鬢髮上,或掛於花下作為飾物,稱為「旛勝」。宋.陸游〈木蘭花.三年流落巴山道〉詞:「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歲晚節物》:「都下自十月以來,朝天門內外競售錦裝……及金綵縷花,春帖旛勝之類,為市甚盛。」
|
恩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門。唐.趙嘏〈送同年鄭祥先輩歸漢南〉詩:「家去恩門四千里,只應從此夢旌旗。」
|
祭王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俗活動。王爺,原為對瘟神的尊稱。舊時因醫藥不發達而瘟疫時起,眾人會以作醮的方式來祭拜俗稱「王爺」的瘟疫神。祭典中會將上載神像、插旌旗、艦首高掛長幡、艙內載滿各種祭品的王船,或放流海上,或焚燒焦化,象徵已將瘟神送走。後來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祭王爺」已不限定在送瘟神,更著重在防邪治祟、保境佑民的功能。並逐漸擴大為祭拜各種代玉皇大帝巡察人間善惡的代天巡狩王爺、千歲。俗稱為「建王醮」。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