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51.34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春秋魯太史左丘明撰。西漢劉歆始引傳文解釋春秋經義,列為春秋三傳之一,初與春秋分行,晉杜預乃附於經,唐孔穎達作正義。也稱為「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
隧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稱墓前的甬道為隧道。《晉書.卷三四.列傳.杜預》:「其造冢居山之頂,……其隧道唯塞其後而空其前。」唐.褚亮〈左屯衞大將軍周孝範碑銘并序〉:「薨徂之日,朝野興悼,恩加丘隴,禮備哀榮,爰命有司,立碑隧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窄小、狹隘。如:「弇口」。《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行及弇中,將舍。」晉.杜預.注:「弇中,狹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陪嫁、送嫁。《左傳.僖公五年》:「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晉.杜預.注:「送女曰媵。」
回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火神。《左傳.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於國北,禳火于玄冥回祿。」晉.杜預.注:「回祿,火神。」後用以指火災。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回祿睢盱揚紫煙,此中豈是久留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地名:(1)春秋時魯地,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汶河以南,運河以北一帶。《左傳.隱公十年》:「公會齊侯、鄭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鄧,為師期。」晉.杜預.注:「鄧,魯地。」(2)春秋時蔡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郾城縣東南。(3)戰國時魏邑,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孟縣西南。《史記.卷五.秦本紀》:「(昭襄王)十六年,左更錯取軹及鄧。」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故鄧城在懷州河陽縣西三十一里,並六國時魏邑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焚燒。《左傳.昭公二十七年》:「遂令攻郤氏,且爇之。」晉.杜預.注:「爇,燒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馬額上的金屬飾物,行動時會發出聲響。《左傳.桓公二年》:「鍚鸞和鈴,昭其聲也。」晉.杜預.注:「鍚,在馬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昏昧不明。《左傳.宣公十四年》:「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晉.杜預.注:「聾,闇也。」
冬日可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冬天的太陽,使人感到溫暖。語出《左傳.文公七年》:「酆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晉.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比喻為人和藹可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